第七百二十八章 损到家了
而陇右路主要管理青塘吐蕃的右参政,到底是对青塘事物知根知底。虽说有些犹豫,但还是开口道:“太子殿下,自前唐末年控制青海吐蕃名将尚婢婢去世后,青塘吐蕃无论是阿柴部,还是脱思麻部,或是就在西宁州周边游牧的唃厮啰诸部,百余年来在未出现过强势人物。
“如今三部四分五裂,各自为政对朝廷正是最有利的态势。如果推行这种盟旗制度,岂不是使得他们重新形成一个整体?哪怕就算不是三部之中的一部,全部都集中到一起。可就算是任何一部,若是能趁机集中十分之三四,对于三部来说,都已经很了不得了的基础了。”
“整个青塘吐蕃三部,足足有五十余万帐,只要有足够的军械,足以拉出十万控弦之士。就算是三四成,可也有三四万军马。青塘吐蕃又产良马,便是只集中起来三四万军马,也足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全部变成骑兵。这么大一股骑兵在侧,这陇右各地还能安稳下来吗?”
“这一样一来,岂不是与前唐一样,重新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眼下整个青塘吐蕃,各奴隶主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甚至之间还因为争夺牧场,而时不时的大打出手。下官以为,如今这种四分五裂的局面,才更加有利朝廷分而治之。太子大计,下官自然不敢有什么质疑。”
“太子殿下这种反其道行之,将原本就四分五裂的吐蕃诸部,重新整顿成一个整体,就算下官也算是熟读史书,也还是第一次见到。下官自调任陇右参政以来,对青塘吐蕃现状的比较熟悉。虽说在那位李节度事上,下官为了自保没有履行职责,但这不代表下官一无所知。”
听罢这个左参政的话,黄琼转过头看着同样一脸神色凝重的其他官员,黄琼点了点头道:“这个疑问,想必你们之中都会有。今儿寡人既然说了,大家畅所欲言,那就绝对不会事后怪罪你们。这种将心中不解先提出来的做法,寡人还是很欣赏的。事前提出总比事后掣肘强。”
“既然,你们心中都存有顾虑,不解释清楚,你们想必在执行的时候,也会心中不安。趁着今儿的日子难得,寡人索性就给你们好好的解释一下。为何朝廷专门制定了这个所谓看起来,像是重新将原本四分五裂的青塘诸部,重新捏在一起的盟旗制度,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
“其实,你们以为这个盟旗制度,是将青塘吐蕃诸部重新整合起来。寡人告诉你们,你们不仅理解错了,还有些想当然了。青塘吐蕃,现在看起来的确四分五裂。但一旦有一个强势有利人物崛起,就目前这种各自为政的局面,反倒是更为容易,被重新真正整顿成铁板一块。”
“因为吐蕃人越是分散,他们对外来的威胁,应对的能力也就越差。大家都自在惯了,在自己的部族内做这个土皇帝也做惯了。谁又喜欢,听别人发号施令?如果某一部族出现一个强权人物,趁着眼下吐蕃四分五裂的局面,先整合其中一部,在逐步吞并其他的部族。”
“那些四分五裂,又本身就有种种不和,谁都想当老大的贵族老爷们,又有几个能够抗衡?一旦被人各个击破,将原有的,分散开的部族,重新真正整合到一起,那才是对朝廷最为致命的威胁。吐蕃并不缺乏人才,纵观前唐与吐蕃近百年的征战史,吐蕃也是一样名将辈出。”
“所以,永远不要想着,吐蕃人中不会出现雄才大略之人。想想,前唐时那些屡次击败唐朝军队的吐蕃名将,以及极具治国才能的吐蕃国相,那个不是一世之雄才?与其盼望着对手,永远都不会出什么枭雄一类人物,还不如想法子将枭雄出现的可能,彻底的从根子上铲除掉。”
“而这个盟旗制度,看起来将他们貌似重新整合在一起,可实际上却是让他们,永远无法真正捏合到一起。寡人大致了解了,青塘吐蕃的现状。大的部族有几万人,小的部族也有几千人。那些小的不足为据,但三部之中那几个大族,却都有整合自己的整个部族的实力。”
“吐蕃又是全民皆兵的民族,一个数万人的大部族如果想的话,短时间之内征召万余大军并非难事。若是那一天,这个部族的族长或是头人之中,出了一个铁腕一样的人物,将那些小部落吞并整合,那些只有几千人,就连自保能力都没有多少的小部族,又那里有还手之力?”
“与铁血手腕铲除那些弱小部族相比,拆散那些有能力给朝廷带来威胁的大部族,才更是上上之策。而若是采取强硬手段硬来,恐怕只会逼反这些大部族。所以,寡人以为还是用软刀子更为恰当一些。利用此次推行盟旗制度,以爵位、俸禄为诱饵,将那些大部族彻底拆散。”
“原则上,诸盟一旗男女丁口相加不超过五千人。原来一个数量过万的部族,朝廷可以将其划分为两旗,甚至是三旗、四旗。借口嘛,还是很好找的,给他们划定的旗地,容纳不下那么多的人,一句话便直接可以打发了他们。游牧民族吗,对草场的要求还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