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淡了刀光剑影
br> 还有的科学家说,雌螳螂产卵时需要大量的能量,而雄螳螂的肉,正是极好的能量来源。 至于断头的雄螳螂是怎样完成□□的,这是已被实验证实了的。因为螳螂控制□□的神经不 在头部,而在腹部,而且,由于某些神经抑制中枢位于头部,当头被吃掉后,反而更有助于 增强雄性的性能力。 另外,因为螳螂的形态特异,所以有许多人认为,它们是很诡异的昆虫之一,也因此送给它 们许多别名。 螳螂的一对前足为捕捉足,经常举在胸前,准备随时捕获猎物,好像人在做祈祷,所以有些 地方称呼它们为“祈祷的昆虫”。 它们的身体窄长扁平,前胸特别长,中胸及后胸较短,整个头胸部几乎占身体长度的一半, 因此又有人称呼它们为“长颈的昆虫”。 螳螂用前足捕获猎物的时候,形似斧砍镰割,因而它们又有“斧虫”的别称;日本人叫它们 为“镰切”。 还有人说,螳螂双臂前置的样子,仿佛是乞食者的姿态,因此又赠它们为“求乞者”的名 称。 螳螂不仅名称五花八门,它们的个体和形态的差异也较大。主要变化是在它们的头胸部、腹部和前足上。 分布在中国海南岛的海南角螳,它们复眼的上方,有两个呈三棱形的角突,像一对马耳朵。 分布在四川和台湾的叶螳螂,头顶上长着一个向前突出的长角突,像个独角龙,样子十分奇特。 一般螳螂,都是前胸背板的长大于宽许多,但是海南方额螳螂、欧州的一种螳螂的前胸背 板,长宽几乎相等,呈正方形。花螳螂亚科种类的前胸背板,一般也都比较宽阔。 而丝螳螂亚科种类的前胸背板都较细长,像细丝一样,所以叫丝螳螂;分布于欧洲的一种螳 螂,延长的前胸看起来也像一根丝。 螳螂的腹部变化也很大,一般的腹部光滑,而有些种类的雄性,却长着一些突起和片状结 构;有些种类为了拟态的需要,在前足上有许多演化。比如在胫节和腿节上,特别化成宽扁 形状,有些还带有鲜艳的色彩,拟态成花叶和花瓣,真是变化万千。 其实,把它们称做是昆虫世界的“猛虎”,那也并非夸张。 在昆虫世界中,螳螂不仅体型较大,而且它们天生有一对特异的捕获足,用来捕获猎物,几 乎没有失手的时候。而且它们“挥刀”的速度极快,大概要比武侠大师金庸先生笔下的“快 刀手”速度还要快许多。它们整个捕猎过程,大约只需0.05秒左右。 无论是比它小的昆虫还是比它大的昆虫,差不多都是它手下败将。前面说过,它们甚至还敢 于攻击比它身体大的动物呢。中国中央电视台播放过一段录象,那是真实的记录,一只螳 螂,与一条小蛇遭遇,发生了激战。最后双方战成平手,谁也没得到便宜。 2 螳螂不仅习性凶猛好斗,而且捕猎方式也诡诈多变。它们还是潜伏搞突然袭击的老手呢。它 们利用拟态色彩,经常隐身在植物丛中,常常使一些昆虫遭到突然袭击,还没弄清怎么回事,就已经命丧黄泉,成为螳螂的美餐。 还有一种生活在热带沙漠地区的螳螂,体呈绿色,头部有一扁平突起,光滑明亮。它们伏在 草丛中,在阳光的照耀下,头上的突起物恰如一滴晶莹的露珠或花蜜。其它生物来到这里, 螳螂就会毫不费力的将其猎获。 分布在热带地区的兰花螳螂,它们的前足拟态成花瓣状,常偷偷伏在树叶和花丛中,乍一 看,就像一朵盛开的美丽的兰花。许多采食花蜜的昆虫,误把它当成花朵而丧生。另一些拟 态成树叶或树疤的螳螂,专门伺伏在黄蜂出入的地方,常常出其不意地擒获黄蜂。 不仅成虫具有高超的捕虫本领,那些刚从卵壳中孵化出来不久的若虫,也能捕食蚜虫、粉 虱、叶蝉等小害虫,它们的捕虫期可达4至5个月之久。 有人统计过,一亩棉田内,如果有600-700头螳螂,就可以消灭71%的蚜虫,95%的棉铃虫, 17%的红蛉虫,70%的造桥虫。所以,它们能够保护大量的农作物,是农民的朋友,是益虫。 在□□中,雌螳螂可以吃掉丈夫,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