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淡了刀光剑影
杨天此时虽然抱着晶晶,却始终在盯着那只螳螂,心里也在想着螳螂,他怕那螳螂突然对他 们发难,这样是十分危险的,他们必须时刻警惕。 螳螂为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性情残暴好斗。在它们缺少食物时,也常常有大吞小、雌吃 雄的现象。 想到这里,他又看了看怀里的晶晶。刚才他还以为晶晶也是雌吃雄的那类,现在晶晶在他的 怀里显得那样安详、幸福,好象忘记了周围存在的危险,这使杨天又稍稍安下心来。 大螳螂的凶猛是有名的,它们还敢于攻击那些比自己身形大的多的动物呢。 在中国,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可真实的情况是,分布在南美洲的个别种类, 还能不时攻击小鸟、蜥蜴或蛙类等小动物。 杨天想起了许多关于螳螂的趣闻,这不光是他,至今对于许多科学家,也没能解释清楚呢。 雌性螳螂为什么要吃掉自己的“丈夫”?这是许多科学家研究的课题之一,但是结果却不尽 相同。 在1984年,科学家里斯克和戴维斯,为了研究这种雌吃雄的现象,在实验室里仔细观察大刀 螂交尾的情况。 他们事先让那即将□□的螳螂吃饱喝足,又把平日的灯光调暗,让那螳螂好像又回到大自然 中,使它们能够自得其乐。 为了不打扰它们,人也不在一边观看,而是安装了摄像机来纪录它们□□的情景。 结果出来后,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完毕,就出现血腥的屠杀和吃“夫”。在三十 场雌雄螳螂□□中,竟没有一场出现吃夫的现象。 通过这次试验,他们首次在人类社会,纪录了螳螂们复杂的求偶仪式。 那录像带中的纪录,如同人类或动物间的恋爱,在求偶过程中,开始是雌雄螳螂双双翩翩起 舞,这可能是在向对方表示爱慕之情。而交尾的整个过程,短的要十几分钟,长的竟然达两 个小时左右。 这样的结果表明,里斯克和戴维斯认为,以前人们之所以频频在实验室观察到螳螂吃夫,原 因之一可能是因为在直接观察的条件下,失去“隐私”的螳螂们,没有机会举行求偶仪式。 而这样的仪式,能消除雌螳螂的恶意,是雄螳螂能成功地□□所必须的。 另一个原因,也可能是因为在实验室,人们喂养的螳螂经常处于饥饿状态,雌螳螂饥不择食,就把丈夫当做美味了。 为了证明这个原因,里斯克和戴维斯在1987年,又做了一系列实验。结果他们发现,那些处 于高度饥饿状态(已被饿了5到11天)的雌螳螂,一见雄螳螂来,就立即扑上去抓来吃,根 本无心□□。 处于中度饥饿状态(饿了3到5天)的雌螳螂,会进行□□,但在□□过程中或在□□之后, 会试图吃掉配偶。而那些没有饿着肚子的雌螳螂,则并不想吃配偶。 从这次试验中,他们又得出结论,雌螳螂吃夫的主要动机,还是因为肚子饿。 但是在野外、在自然界,人们分析,那些雌螳螂并不是都能吃饱肚子的,那么,吃夫的现象 是非常可能发生的。 1992年,科学家劳伦斯,在葡萄牙对欧洲螳螂的□□行为,进行了首次大规模的野外研究。 在他观察到的螳螂交尾现象中,大约有31%发生了吃夫行为。 他认为,在野外,那些吃夫的雌螳螂,大概正处于中度饥饿。吃掉雄螳螂,可能对她们的后 代也的确有益。1988年的一项研究表明,那些吃掉了配偶的雌螳螂,其后代数目比没有吃掉 配偶的要多20%。 里斯克和戴维斯也承认,欧洲螳螂发生的吃夫现象,可能比其它螳螂远为普遍,是它们给螳 螂带来的恶名。但是很显然,那些雄螳螂绝不是心甘情愿地被吃的。 最早记录雌螳螂杀夫现象的,是出现于1658年出版的一本德语著作中。 在1886年,一位美国昆虫学家,向《科学》杂志报告了他在实验室看到的雌螳螂在□□前吃 掉雄螳螂的头,而无头的雄螳螂,仍然设法完成□□的奇怪情景。这一科学文献面世后不 久,法布尔在他的《昆虫记》一书中,就描述了螳螂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