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科
连胡克都收敛了不少,每天乖乖在家看书温习。” “可是温习救不了他吧?”宋安安回忆考题,觉得如果想要通过君子课的考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与阿尔格莱德保持立场一致,“期末考最后一道论述题是‘谈谈你眼中的牛顿’,总分四十分。从最后的判分结果来看,只有写牛顿坏话才能得分,把牛顿写得越坏分数越高。” 莱布尼茨就是因为罗列了整整三千字牛顿的“恶行”,一举超越爱因斯坦,第一次当上了他们年级的第一名。 而如果放弃这道大题,就必须像达芬奇一样,其他题目一题不错才能及格。 可惜胡克最讨厌的就是背书,君子课的考试范围又涵盖了《忠经》、《忠君论》以及《出师表》、《训俭示康》等许许多多文章中提到过“忠”的零散内容。如果没有像达芬奇这样开挂的记忆力,六十分全拿的概率无限接近于零。 就连达尔文和宋安安,也是靠吐槽牛顿的“不近人情”、“冷酷严苛”过关的。虽然宋安安认为自己阐述的全是事实,牛顿冷硬的臭脾气确实不讨人喜欢,但用攻击别人的缺点换来考试分数,多少让她有些对不起牛顿的不适感。 达尔文感同身受:“牛顿教授谋杀伊丽莎白一案即将开审,阿尔格莱德打着将学生对牛顿教授的恶感作为佐证材料呈交的主意,所以才会将这道题作为考试题目。” 阿尔格莱德从来没有掩饰过他对牛顿的厌恶,如此恶劣的做法除了让宋安安对他下限的认知更深刻了以外,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宋安安忧心忡忡:“牛顿教授会被定罪吗?” 虽然在牛顿的私人实验室里发现的凶器几乎坐实了牛顿杀人犯的罪名,但三年级的目击者们一致认为其中另有蹊跷。 那把刀出现得太是时候了,巧合得不像是一个巧合。 达尔文摇头:“我也不知道。” 自从伊丽莎白死后,他们就再也没见过牛顿。哪怕宋安安是伊丽莎白的妹妹,哪怕三年级的小豆丁们是凶杀案的目击者,也没有一个成年人向他们说明案件的进展。美奈子每次被追问时都会推脱:“你们年纪太小,只需要在学校好好读书就行了,其他就交给大人们吧,法官肯定会给伊丽莎白一个公道的。” 仿佛伊丽莎白死了就结束了,她的同学和室友完全没有死因的知情权。 窗外飘起了雪花,宋安安深深呼出一口气,心头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