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启明1626 > 第五十二章 大明翰林的特权

第五十二章 大明翰林的特权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直到天启五年才当上从五品侍读学士,他这十八年都忙着在翰林院编书治史以及给皇帝上课呢,那在宿主你的眼里当然就是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实绩了。」  「但是正因为翰林院里面工作职务清简,优游自如,不需要耗费过多的心力去处理衙门琐事,平常又有机会在皇帝面前刷存在感,能够随时随地知道政治风向,有参政议政的权力,有入阁的政治资格,所以所有的进士都抢着要进翰林院。」  「而且宿主你可不要小看修撰的工作哦,翰林治史时,可是能系统地接触到朝廷的各项秘密档案的,这些资料包括了大明各地的实际情况以及朝政的根本运行逻辑,信息价值极高,当年张居正在翰林院时才二十五岁,就写出了《论时政疏》呢。」  朱由校沉吟道,「也就是说,从理论上来讲,对于辽东的实际情况,这钱龙锡都是从翰林院的档案跟呈上来的奏疏中来了解的。」  「虽然他跟毛文龙没有什么利益冲突,但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古代环境,他能给出的建议甚至还不如你这个系统管用。」  启明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道,「我理解宿主你的心态,在现代人眼里,肯定是觉得袁崇焕这样在边关做实事的封疆大吏,比只会在故纸堆里作文章的翰林要可贵多了。」  「但是在封建社会中,为官执政,就是‘唯上不唯下’的,在古代土著的价值观中,能给皇帝上课,就是比在辽东保家卫国有前途。」  「所以孙承宗了不起的地方就在这里,他是万历三十二年的榜眼,当年向明熹宗请命出关的时候已经是正四品的少詹事了。」  「这里我要给宿主你仔细科普一下,到了晚明,已经出现‘翰詹合流’的倾向了,整个翰林院那么多人,官位有限,如果每个人都选择熬资历入阁,根本没有这么多位置。」  「于是,詹事府和国子监就成了翰林转迁之所,虽然詹事府最初设立的目的主要是负责太子的内务,但是到天启朝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孙承宗就是先从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升到了正六品詹事府中允,在轮到他给明熹宗讲课的时候,他已经是正五品的左庶子了。」  「如果没有意外,以明熹宗对孙承宗的赏识程度,孙承宗再过几年就可以顺利以詹事的官位入阁了,他是完全没必要主动请缨去辽东的。」  「因此钱龙锡选择安安分分地待在翰林院里,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根据明朝土著王世贞的统计,从洪武到万历年间的一百二十名翰林中,最终有六十五人成功进入了内阁,入阁率大约在百分之五十四左右。」  「没能入阁的人或是因为岁数过大致仕,或是因事致仕,或因病去世,或因朋党之争遭到排挤,或外转到其他部门。」  「总而言之,钱龙锡能熬到带着宿主你读课文的这个位置,已经十分不易了,事实上,根据历史上的发展,钱龙锡在你眼前也待不了多久了。」  「他很快就会因为得罪魏忠贤被外放为南京吏部右侍郎,尔后被削籍革职,宿主你要是实在不喜欢钱龙锡,尽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放任危魏忠贤去料理他就行了。」  朱由校闷闷地道,「这处置一个翰林,难道还要劳动魏忠贤吗?魏忠贤一出手,动辄就是削籍革职,未免判得也太重了。」  启明回道,「这一点我倒要为魏忠贤申辩几句,朝廷对于翰林本就是礼遇备至,最繁琐的一项公务,就是参加早朝或者与群臣开会。」  「且翰林不必参加大型朝会的礼仪预演,官员若在朝堂上言语喧哗、咳嗽吐痰、张望交谈,必遭御史当面纠正并治罪,唯独翰林拥有能不被面纠的特权。」  「有些翰林甚至连朝会都懒得出席,譬如李东阳当年失朝被参,也不过被罚转运炭砖而已,对于此事,还有人作了打油诗揶揄道,‘一生事业惟公会,半世功名在早朝。更有运灰并运炭,翰林身上不曾饶’。」  「倘或皇帝直接下旨处置翰林,那么不但皇帝会落得一个苛待清流的恶名,被处置的翰林反倒会因此声名鹊起。」  「譬如成化三年时,章懋、黄仲昭与庄昶三名翰林院编修因共同上疏《谏元宵灯火疏》,力谏朝廷取消翌年元宵花灯烟火等奢侈活动,而触怒了明宪宗。」  「明宪宗将他三人贬谪后,他三人虽然从此仕途坎坷,但此举声振朝野,天下相闻,后世人竟将其称之为‘三君子’。」  「所以这进士一进了翰林院,就相当于得了块‘免罪金牌’,但凡是看重些名声的皇帝,那是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  「因此魏忠贤的手段是最合理也是最保险的,先找一个借口将翰林外放,待翰林到了地方上,当官时出了差错再革职,便是任谁也挑不出毛病来了。」  朱由校接着问道,「那崇祯皇帝后来组阁时,为何会偏偏挑中钱龙锡呢?就因为他被魏忠贤迫害过吗?」  启明严肃道,「不,是因为钱龙锡运气好,运气也是实力的一种,宿主你在穿越前是当明星的,应该最清楚这一点了。」  「崇祯皇帝继位后,整个内阁都是阉党的人,于是在魏忠贤彻底倒台后,崇祯皇帝让被平反的东林党人重新廷推阁臣人选。」  「为了公平起见,也为了防止阉党余孽从中作祟,崇祯皇帝在获得内阁候选人的名单后,并没有自行圈点,而是将这些人的名字一一写在纸条上,放入金瓯中,采用抽签的方式选任阁员。」  「《尚书》中云,‘枚卜功臣,惟吉之从’,舜要把君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