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改革盐政?不如另起炉灶。
张之庆这时突然想到一个问题,盐这东西必须掌握在国家手里,私人绝对不能碰,这是禁忌也是逆鳞。 他回想起后世的国家盐业集团,牢牢的把盐业掌控在国家的手里。 想了一下他就写了一封奏疏,大概写了一下他对盐政的一些自己的想法。 晒出来的盐在出场每一石都要经过记录,要经过统一的包装,由1斤,5斤,20斤,100斤,组成每一个重量单位都要设立包装生产线,而且单独,独立出来分开,各装各的互不牵扯。 100斤封顶,每次去抽查的时候,都要查盐场生产的记录账本,比如说这个月出场了100万斤,而出厂的账本上是显示着100万斤,而这时就要去查包装厂了,整合4条流水线包装的总袋数,然后计算出包装厂一共包装了多少万斤,如果从包装厂查出来,包装了不到100万斤,就立刻彻查盐场。 盐场和包装厂都是独立的,而且也不能归属一個部门管,让双方都牵扯不到。 另外包装厂发放销售部门,销售部门就要记录袋数,官方事先发放多少袋都会通知,销售部门就要按照官方通知的数额,来核对实际运来的数额,如果数额对不上,那么立刻彻查包装厂。 三个部门互相牵制,每个部门官员只能任期三年,三年一到自动离职,然后必须接受锦衣卫等检查部门检查,特殊岗位,特殊对待。 销售部门将盐的价格定死,就比如说一袋一斤的盐等于十文,指定经销商,从销售部门这里七文钱拿货,然后卖给百姓就是十文钱,经销商可以从中赚三文。 另外盐业是暴利,卖出去的盐,比如说这个月卖出去了100万斤,其中收入90%都要成为税收,其余10%留给盐业运营的本钱。 把自己的想法写完之后,张之庆派人递了上去。 (作者一些自己根据当下盐业集团的营销方式,大概估摸的一些想法,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各位大佬来教导,对了,后面的你们也得评论啊,别光评论前面,这几天作者也逐渐适应了写起来也有些得心应手了) 老朱一看这才几天,又递过来一份奏疏,不由的好奇打开了一看。 第1行字就写着,关于臣对盐政的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看第1行字,他就明白怎么回事儿了,立刻表情严肃的看了下去。 越往下看,老朱的脸上的变化是越精彩的,直到后面两眼放着精光。 最后一排案子,“好!好!好啊!不愧是张之庆,不愧是张之庆啊!真是朕的股肱之臣啊”。 一旁的太监一听,陛下连朕都用上了,不由得吓得一激灵,你要知道洪武大帝向来都是用咱这个称呼的,一般用上朕了,那都是要大事发生了。 老朱看完这份奏章之后,将其狠狠的攥在手里,然后背着手来回渡步。 这时他猛然抬起头,向着朴狗儿吼道,“朴狗儿!立刻把太子给咱叫来还有张之庆”。 在东宫的太子,第一个先到来,也不知道他老爹把他急匆匆的吼来干什么。 一进御书房就看见神采奕奕,眼中连连闪光的老朱,老朱二话没说就把那个奏章,递给了他。 “标儿你来看看!”。 “这是?”。 “张之庆那小子给咱递上来的奏章!”。 朱标一听张之庆,不由得瞬间上心了,朱标大概花了5分钟,看完之后,他的反应跟老朱刚才的反应是一样的,“好啊!好啊!张兄大才啊!咱们大明有张兄这样的人,是咱们大明的福气啊!”。 这时刚刚进入傍晚,准备洗洗睡觉的张之庆也来到了宫门外候着了,刚才他正准备睡觉的时候,突然被急匆匆的太监叫入宫了,不过张之庆一下就猜到了,老朱叫他的用意,毕竟他写的那份奏疏,对于现在的人冲击力还是蛮大的。 张之庆被叫入御书房之后,“陛下圣躬安!见过太子殿下!”。 “安!”。 “张兄免礼!”。 老朱把奏章往桌子上一放,“张之庆!跟咱说说你的想法”。 张之庆一看老朱一点废话都没有索性,“陛下!臣的想法是与其费劲巴拉改革盐政,不如依托晒盐法另起炉灶!晒盐法肯定要替代之前的煮盐法,那么依托煮盐法那套制度就必须要被废除了,新法就要建立新的制度,所以我才向陛下提议!”。 老朱听后点了点头,随后脸色一板,“咋的?听你这意思,咱定的盐政方法不行呗”。 老朱这么一说,本来现场严肃的气氛荡然无存了,张之庆都无语了。 这时想听后续的朱标急了,“父皇!你且听张兄说完!”。 被朱标这么一说,老朱表面上还保持着帝王的威严,其实心里却乐开了花。 标儿终于顶撞咱了! 张之庆继续说道,“臣以为!盐业盐政,必须要牢牢把控在国家的手里,陛下您定的方法不是不行,是经私人手里太多了,官府只把控一个盐场,其余的全部交由商人,商人是逐利的,盐业的利润是巨大的,一旦他们形成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那么朝廷将亲手缔造出一些寡头,到时候大明的盐彻底被他们垄断了,那么他们想卖多少钱就卖多少钱!”。 “他们敢!”。 “他们没有什么不敢的,一位名叫马克思的伟人说过,寡头和资本来到这个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他们害怕没有利润和利润太少的东西,就像鱼儿害怕没有水一样,一半有适当的利润,这些人就会大胆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保证到处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