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徐氏略记 > 曹魏大臣徐胤

曹魏大臣徐胤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以隆重的礼节厚葬他们,并派遣使者前往慰问其家属。这些举动犹如春风化雨般温暖着吴国人的心,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晋国产生好感甚至向往之情。

正是凭借着这种恩威并施、刚柔相济的手段,羊祜成功地赢得了江汉一带人民的衷心拥护,同时也极大地震慑了吴国方面。久而久之,两国边境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和平与安宁景象,为日后西晋最终统一全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西陵之战与战略调整:

时光回溯到泰始八年(公元 272 年),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晋朝和东吴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在这场激烈的较量中,西陵之战成为了历史的焦点。当时,晋国将领羊祜派遣荆州刺史杨肇率军进攻陆抗所驻守的西陵。然而,命运似乎对他们开了一个玩笑,由于道路遭到严重破坏,导致运送粮草的队伍无法及时跟上军队前进的步伐。无奈之下,杨肇只得率领士兵们仓促撤退,这场战役最终以失败告终。

作为此次军事行动的策划者,羊祜也因为这一失利而受到了贬谪。但是,挫折并没有击垮这位智勇双全的将军。经过深刻反思,羊祜明白了在面对像陆抗这样强大的对手时,绝不能急躁冒进。于是,他果断地调整了战略方针,决定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行怀柔政策。通过一系列的举措,他致力于收拢民心,赢得当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羊祜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耐心。他不仅积极改善民生,减轻百姓的赋税负担,还大力兴办教育,培养人才。同时,他以身作则,严格约束部下,严禁军队骚扰百姓。渐渐地,羊祜在民众中的威望越来越高,人们纷纷传颂着他的仁德之名。

与此同时,尽管身处敌对双方,但羊祜和陆抗之间却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感纽带——惺惺相惜之情。他们彼此尊重对方的才能和品德,甚至有时会互赠礼物,交流军事见解。这种超越敌我界限的情谊,在那个充满战乱和杀戮的年代显得尤为珍贵。

平吴之策与人才举荐:

时间来到咸宁二年(公元 276 年),此时的羊祜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实力,他深知消灭东吴统一天下的时机已然成熟。于是,他毅然决然地上书晋武帝,详细阐述了自己精心制定的平吴之策。这份策略犹如一幅宏伟的蓝图,清晰地描绘出了灭吴的路径和方法。

在平吴之策中,羊祜主张以荆州作为根本之地,凭借此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逐步向东吴腹地推进。此外,他还提出要迅速攻克长沙等地,以此来撕开东吴的防线,直捣其心腹要害。更为重要的是,羊祜强调了兵势如同高山流水一般,居高临下,势不可挡,从而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这一平吴之策一经提出,便立即引起了朝廷内部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一部分大臣以及晋武帝本人都对羊祜的谋略表示赞赏和认同。与此同时,羊祜并没有满足于仅仅提出战略构想,他深知人才才是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关键所在。

为此,羊祜不遗余力地向晋武帝举荐了众多杰出的人才。其中包括善于水战的王浚、足智多谋的刘弘以及精通兵法的杜预等等。这些人才各具专长,他们的加入无疑为灭吴之战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活力。正是有了这些精英的汇聚,使得晋国在平定东吴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咸宁四年,时已入秋,落叶萧萧而下,羊祜病榻之上,面色苍白如纸,但他眼中的光芒却依然坚定。这位一生为晋国鞠躬尽瘁的贤臣,深知自己大限将至,强撑着病体,向朝廷上书请求入朝面圣。

晋武帝接到奏疏,心中大惊,赶忙宣召羊祜入京。羊祜拖着沉重的步伐来到殿前,尽管身形憔悴,却仍努力挺直脊梁。他当面向晋武帝详细阐述了多年来苦心谋划的伐吴之策,言辞恳切而睿智。同时,他郑重地举荐了才能出众的杜预,认为此人足以担当大任,继承他未完的事业。

不久之后,羊祜终因病情过重离世。消息传来,整个京城都沉浸在了一片悲痛之中。晋武帝身着素衣,亲自前往吊唁,望着那安详如生的面容,不禁潸然泪下,放声痛哭。为表彰羊祜一生的功绩和忠诚,晋武帝追赠他为侍中、太傅,赐予谥号“成”。

襄阳的百姓们听闻噩耗,更是悲不自胜。他们自发地聚集到岘山之上,为羊祜立下一块高大的石碑,并修建庙宇供奉香火。每当人们登上山顶,看到那块石碑,想起羊祜生前的种种善政与仁德,无不感慨万分,涕泗横流。久而久之,这块石碑便被称为“堕泪碑”,成为了后世缅怀羊祜的象征。

步阐(?-272年),字仲思,徐州临淮淮阴(今江苏省淮阴市)人,是魏晋时期的大臣,丞相步骘次子。以下是其生平:

步阐,其出身名门望族。在其父步骘以及兄长步协先后离世之后,他毅然决然地肩负起了家族的重任,继承父业。凭借着自身卓越的才能和智慧,步阐很快便崭露头角,被委以西陵督这一要职。不仅如此,他还因其功绩获得了朝廷的嘉赏,加封为昭武将军,更被赐予西亭侯这一显赫爵位。

时光荏苒,转眼间来到了元兴二年(公元 265 年)的九月。此时的步阐经过深思熟虑,出于对国家战略层面的考量,毅然决然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