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大臣徐胤
想,没过多久,后面竟然有一群穷凶极恶的贼兵追杀而来。眼看着形势危急万分,王朗这时却打起了小算盘,心想带着这人实在太过累赘,便打算将之前上船的那个人给丢下去以减轻负担。然而华歆此时却站出来说道:“当初我们既然已经答应让人上船,如今怎可因为遇到危险就轻易抛弃人家?如此背信弃义之举实非君子所为啊!”最终,在华歆的坚持下,三人共同应对危机,总算逃过一劫。通过这件事可以明显看出,相较于王朗在关键时刻的动摇和背弃承诺,华歆在坚守承诺和道德底线方面显然要更为坚定和可靠。这段“华王优劣”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人评判人品高下的经典范例之一。
名士高风:洛阳之乱时,华歆与郑泰等人步行出武关,途中遇一老人想结伴同行,华歆最初不同意,担心其品行有问题,但众人不忍拒绝,便带上了老人。后来老人掉进井中,众人想抛弃,华歆却坚持救起老人,其仁德之举受到称赞。
羊祜(221年-278年),字叔子,魏晋时期泰山郡南城县人,是西晋名将、战略家、政治家与文学家,被世人尊称为“羊公”,以下是其生平事迹:
出身名门与早年经历:
羊祜出生于一个声名显赫的官宦世家,其家族历代皆有人在朝为官,而且一直以来都以清正廉洁而广受赞誉。他的祖父羊续曾担任南阳太守一职,在任期间兢兢业业,奉公守法,深受百姓爱戴;父亲羊衜也出任过上党太守,同样政绩斐然。更值得一提的是,羊祜的母亲乃是汉末大名鼎鼎的名士蔡邕之女,这无疑让他从小就接受了极为优质和深厚的文化熏陶。
自小成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之中,羊祜自然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培养。他天赋异禀,聪慧过人,对于各种知识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领悟力。随着年龄渐长,他不仅学识渊博、见多识广,而且还展现出了非凡的气质和才华。羊祜身材高大挺拔,相貌英俊潇洒,加之他那优雅不俗的谈吐举止,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吸引众人的目光。
然而,尽管拥有如此出众的条件和背景,早年的羊祜却对踏入仕途表现得颇为淡然。面对朝廷屡次发出的征召令,他均毫不犹豫地予以回绝。就这样,时光荏苒,直到步入中年之际,羊祜方才决定结束这种隐居生活,正式投身于官场生涯。
投身仕途与深得器重:
魏高贵乡公正元二年(公元 255 年),当时权倾朝野的司马昭听闻了羊祜的名声和才能,于是亲自下令征辟他入朝为官。但不巧的是,就在此时羊祜的母亲不幸离世,按照礼法规定,他需要守孝三年。因此,羊祜便以此为由婉拒了司马昭的邀请。不过,朝廷并没有放弃对这位贤才的招揽,待守孝期满之后,再次任命他为中书侍郎。这一次,羊祜没有继续推辞,欣然领命赴职。
进入朝堂后的羊祜凭借着自身卓越的能力和智慧迅速崭露头角。无论是处理政务还是参与军事谋划等方面,他都能够游刃有余,表现出色。正因如此,他很快便得到了上司们的赏识和重用,并开始一路平步青云。待到司马炎取代曹魏建立西晋政权之后,羊祜更是因其杰出的功绩以及忠诚可靠的品质而备受新帝的青睐和倚重。司马炎屡屡对其加以封赏晋爵,然而每次面对这些恩赐时,羊祜总是谦逊地表示自己无功不受禄,坚决推辞掉那些过高的爵位和赏赐。
泰始五年(公元 269 年),晋武帝一道诏令下达,任命羊祜为镇南大将军,坐镇荆州,统管当地军政要务。这位智勇双全的将军一到任,便展现出非凡的领导才能和卓越的智慧,迅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巩固边防、发展经济以及稳定民心。
首先,针对军队部署问题,羊祜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将所率军队一分为二。其中一半士兵负责日常的巡逻戍卫工作,确保边疆安全无虞;而另一半则投身于农田开垦之中,辛勤耕耘土地,种植各类农作物。经过数年不懈努力,军屯成果斐然,粮仓中的粮食储备竟然足以支撑整整十年之用!这不仅解决了军队自身的粮草供应难题,更为后续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与此同时,羊祜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积极开展民生建设工作。他下令在各地广泛开设学校,让平民子弟有机会接受教育,提升文化素养。此外,对于前来归附的百姓,他一律予以妥善安置并加以抚慰,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和关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待那些投降之人,羊祜更是秉持宽容大度的原则,允许他们自由选择去留,绝不强留或刁难。如此一来,江汉地区的民众无不心悦诚服,对羊祜感恩戴德,纷纷自愿支持晋国政权。
在与吴国长期对峙的过程中,羊祜巧妙运用军事蚕食和提倡信义的双重策略。一方面,他指挥军队逐步推进战线,稳扎稳打地夺取荆州以东的战略要地,并在此修筑起坚固的城防工事。短短几年时间里,先后成功建立了五座规模宏大的城池,进一步增强了晋国在该地区的军事优势。另一方面,羊祜注重通过道德感化和心理战来削弱吴国军民的抵抗意志。例如,当得知某位吴国将领的儿子流落至晋国境内时,他亲自派人将其护送回国,使其父子得以团聚;又或者当有吴国将士战死沙场时,羊祜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