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三、三月初三(长章求票)
转眼元宵已过,飞鸟庄又开始了半耕半训练的模式,今年春来的早,所以李承加快了垦荒的速度,山上乱石甚多,开垦荒地需要非常多的人力,还好屯田兵和青壮们都是做惯这些农活,李承又日日一同开垦,以身作则,结束的时候又讲故事作为奖励,人人效力,到了二月初的时候,才过了二十来天,几十亩山坡地也就开出来了。
将山坡地平整出来后,请糜芳那边去帮着寻找的茶苗也运到了,虽然只有二十来株,但李承视若珍宝,将这些幼苗种在了山坡地上最好的位置,其余的地方一半种春小麦,另外一半就拿来先种豆类植物,豆类植物无论是绿豆还是黄豆,都有固氮增肥的作用,第一年不求有多少收成,先把土肥起来再说。
现在关键是要把竹蔗的秧苗马上种下去,糜信原本的计划,要在第一年就将飞鸟庄所有除了正经种粮食之外的坡地山地都种上竹蔗,只是竹蔗是要扦插原来的杆子来繁殖的,糜信已经忍住了熬糖的高额收入诱惑,将极多的竹蔗留下来作为播种。
但这些竹蔗段,也只能堪堪满足李承的一片山坡地,远远达不到理想的漫山遍野都是的程度,糜信为了这个事情,亲自南下跑到零陵郡去找习珍,一是要竹蔗来继续播种,二来他希望零陵郡习珍那边也可以发动一些夷人也来种植这个,根据糜信写回来的信显示,这個过程有些进展,但不是非常顺利。
要这些人改变原来的种植观念来全部田地去种不能吃饱饭的竹蔗,是很难的,就算是先给了铜钱,那也很难落实,只能是潜移默化的引导,并且陆续几年以让农户们满意的价格来收购竹蔗,把收购行为固定了下来,才会扩大种植面。
现在习珍只能是保证在零陵郡的军屯田里,先种植竹蔗,这个只是看在糜信和李承的面子上,另外还有糜信保证,会充分供应零陵郡的军粮,习珍才愿意做的。
这是谨慎老成的做法,至于交州那里,更是江东盘踞的范围,想要直接安排屯田就更难了,只能是让商人们去运送过来,自己收购就是,但这也绝非长久之法,时间久了,商人们也不笨,就会知道竹蔗一定是红玉糖的原材料,价格一定会坐地起价的。
这些事情李承就不甚了解了,毕竟他可不是做生意的料子,只能在大概的大范围里面提供一些意见,具体如何做这个生意,还是要糜信自己去奋斗开拓市场的。
不过根据糜范的描述,自家这位三郎素日里都是吊儿郎当,像是这样亲自去办什么生意的,还愿意去零陵郡那种毒蛇害虫出没的偏远之地一呆就几个月,还真的不多见。这是一种可喜的变化。
糜芳知道自己儿子在跟着李承做生意,虽然具体内容不知,但见到儿子上道,和如今荆襄最热门的年轻士子号称凤雏转世的打的热火朝天,成了结拜兄弟,也是十分乐见,已经下文来告诉李承,请他带着母亲和姐姐一同入糜府一会,这等于是要当做通家之好了。
三月初三。
汉代习俗要踏青吃寒食,尤其是这个踏青,大家穿上轻薄的春衫,趁着春日明媚阳光,相约结伴出游,如果遇到合适的男男女女,就会互相看对眼,进而成就一番别的什么缘分。
当然,这是太平年间或者是士人们干的事情,农家人是没有那么空的,特别是三月时候,江鱼渚的大部分田地都充满了河水,一眼望去,大片整齐的方块田之中有许多的水面镜子,里头翠绿的稻苗整齐划一的保持了许多空出来的距离,稻苗挺拔茁壮,迎风微微摆动,一看就是养护得极好的秧苗。
二月初的时候趁着天地变暖,马上就引水入了江鱼渚,把种满紫云英的田地尽数翻转了过来,让紫云英就地肥田,人和牛一起上阵,将水田犁得透透的,这才作罢。又把农家肥腐熟后,连同草木灰一起,分批次的注入了田中,就怕被水渠冲走了养分,还将田埂弄得更高了一些。
育苗、墩苗、再插秧,现在江鱼渚的人完全是听从了李承的安排,按照他的科学方法来,在人工这形成了规模化之后,就比较简单了,大家分工协作,江鱼渚的效率极高,还带着把李承家的、梁老丈家的田地也一并做完了。
当然梁老丈要付粮食给团练们当做报酬,就算有两个儿子当着队正,这开销也是不能免了,谁也不能占便宜不是。
李承已经收获了两季水稻,成效众人皆知,今年的播种和育秧环节,整个庄子的人都跟着李承来一起做,大家都拿出来了稻种来,统一交给李承来育秧,虽然不收钱,李承还是愿意给大家来免费做这个事情。
只是这种推广还是慢了一些,就连附近的几个庄子,见到李承第二季的丰收,也没有开始全铺开,所以李承的农学传人的这个身份,影响范围也只是局限于飞鸟庄,这还是在第二年的情况下了。
他当然愿意帮着大家一起增收。
几十个人低着头正在水田里拔除野草,紫云英和粪便的肥力十分惊人,就连水田之中的野草都长得比庄子里其他农户家的秧苗还要硕大,在水田之中破坏了整齐的序列,张牙舞爪地横了出来,大家伙小心地避开秧苗,所幸秧苗的距离还挺大,大家踩在空的地方,还挺富余。
有几个人是后来才来的,并没有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