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血漫长坡
乘我大宛马,抚我繁弱弓。 长剑横九野,高冠拂玄穹。 慷慨成素霓,啸咤起清风。 震响骇八荒,奋威曜四戎。 濯鳞沧海畔,驰骋大漠中。 独步圣明世,四海称英雄。 ——节选自《壮士篇》张华(魏晋) …… 面对燕军的嚣张气焰,猞猁儿极其不忿。主要是大将军白复另有安排,不让他动用“三弓八牛巨弩。否则,凭借“一枪三剑箭”的威力,这些填壕车、绪棚车虽然坚固,也不是八牛床弩的敌手。 …… 破掉了梯田防线的第二道防线,燕军大队人马快速来到第二和第三个大梯级之间的空地。 这是一片开阔地,两个梯级之间相距约百米,是缓坡上最大的一块梯田。 开阔的梯田内设有帐篷,作为救护伤兵、屯兵战士歇息之处。看样子,唐军撤退匆忙,竟然没有顾得上将担架、藤椅、帐篷等物资撤走。 大量的救护帐篷里,炉灶上还烧着热水,壶水沸腾…… 燕军前锋军步骑总共六万。缓坡上被唐军投石机连砸带轰,屠杀了二万多人;出动轒辒车等器械挖墙填壕时,被弩箭射杀了数百人;剩余三万步骑,悉数集结于此,将山坡团团围住,严阵以待。 整个阵地,突然安静下来。 只要突破第三道防线,就能攻上坡顶,歼灭唐军,生擒白复! 这可是盖世功勋啊! 李归仁、田乾真、武令珣三人深吸一口气,能够清楚听见彼此重重的喘息声。 此战定能扬名天下。 倘若能够拿下白复,唐军将再次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燕军横扫中原,逐鹿天下,指日可待。 若此,再不用看史朝义脸色,面北称王。不如哥三儿各自成就一番霸业,西入关中,南下江淮,自立为王,三分天下! …… 此时已是巳时,燕军士气跟气温一样,越来越燥动。 “进攻!”李归仁大喝一声,发动总攻。 …… 梯田防线的第三道梯级,山坡已经不是原来山体的样子,被唐军工兵改造过,坡面全部削成斜坡形,异常陡峭。颇有剑门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 斜坡上,一道仅到胸口的矮墙矗立。矮墙夯筑厚实,矮墙后遍布弓弩手。 如果算上斜坡,这道矮墙实高约二丈。矮墙前有一道颇深的大壕沟,前又有两道小壕沟环绕。大壕沟深一丈,宽一丈,小壕沟深半丈,宽半丈,壕下皆置尖利竹刺。三道壕沟,间隔二步。壕沟之间的平地上,设置层层带有锋锐倒刺的拒马鹿砦。 这道矮墙之后,还有两道矮墙,一层比一层高,每墙相距不过数步,最多十数步。这样的矮墙,后面还有二波六道,最后是山石砌成的主寨。 …… 得胜鼓再次敲响,士气高涨的燕军将士爆发出声嘶力竭的呐喊,凶神恶煞般往前方的壕沟矮墙冲去。 燕军还是按照此前的战术,用填壕车撞开壕沟前的拒马鹿砦,再将折叠壕车铺开,变成壕桥,架设在壕沟之上,便于士兵通行。 然后,再动用轒辒车与尖头轳,撞击壕沟后面的矮墙。再用倒塌的矮墙土石回填壕沟。 …… 看着燕军如潮水般涌来,久经沙场的安西北庭将士,冷静异常。坚毅的目光中倒映着燕军的身影,平静的心湖中丝毫不乱。接下来要进行的战术动作、阵型变化,他们已经演练过无数次,不用思索,也能准确完成每一个技术要领,正确执行每一道将令! 令旗一摆,数千将士,如臂使指! 什么是百战之兵?没得到军令,绝不妄动。哪怕泰山崩于眼前,也能岿然不动。 什么是常胜之军?对战友信任,对将领信服,对胜利深信不疑。 虽然燕军人多势众,但吾等乃是安西北庭军!大唐第一铁血军团! 大将军力拔山兮气盖世,用兵神鬼莫测。既然敢将如此众多的燕军放入第三道防线,就必有全歼来敌的神机妙法! 上下同欲,摧城拔寨,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 数千名燕军士兵刚一通过壕桥,忽然一声尖锐的哨声响起,传遍整座山岭。 “嗖、嗖、嗖!” 第一道矮墙之上,数千只床弩的弩箭擦着矮墙的顶部墙皮,激起点点尘土,射向燕军。数百名冲在最前面的士兵铠甲上激射出血雾,翻滚在地,惨叫连连。 原来,第二、三道矮墙上的数百架“流星连弩”同时开火,箭矢如疾风暴雨,射的燕军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流星连弩”的底座是一个可以上下左右转动的转轴,保证弩机没有射击死角。连弩所用的箭矢以木为杆,铁片为翎,实际上是一支带翎的枪矛,破坏力很强。莫说铠甲,即便是用木盾掩护,也抵御不了“流星连弩”的攻击。 亲临战场,燕军前锋军才明白每波矮墙之间,上下三道立体火力点的厉害,才真正领教第三道梯田防线工事的奥妙。 燕军的弓弩手负责掩护战车内的工兵挖沟填壕,他们冲到壕沟之前,本能用弓弩瞄准第一道矮墙后的唐军弓弩手,然而没等他们射出箭矢,就不明不白身上中箭,被射杀当场。 终于有士兵醒悟,赶忙将弩箭瞄准后两道矮墙。然而,燕军箭头一旦转移方向,不及时压制第一道矮墙上的火力。第一道矮墙后的唐军弓弩手就会趁机猛烈射击。这些从四面八方射来的箭矢,让燕军顾头不顾腚,被连续射杀。 唐军“流星连弩”轮番开火,暴风雨般的箭矢,让燕军士兵脚下、身旁爆起无数泥土烟尘。 面对着防线立体的火力点,特别凹凹凸凸的矮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