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显然这是不行的
几十年后,有些人嘴炮:往山沟沟里投资设厂,每个县都发展小而全的工业,是非常低效率的资源配置。
这种人就是脱离了时空背景的瞎几把乱讲。
有谁不知道山沟沟交通不便,会增加很多成本;有谁不知道遍地开花,会浪费大量资源。
关键是为什么要这样做!
苏国在8月20日之前,口头和书面都是一直保证不会对捷勀斯洛伐勀采取軍事行动,但是实际上一直在做准备。
事实就在眼前,此时的人对战争的担忧并不是杞人忧天。
兵法云:‘为将者,未虑胜先虑败,故可百战不殆矣。’
要是后方没有独立的工业体系,敌国长驱直入后,我们想翻盘会难上加难。
队伍里连人手一把枪都不能满足、每一场战斗连子弹都要算着用的日子,当年经历过了的人绝不会想再来一次。
提前做些准备是必然的。
大量资金被用于经济效益低的战备工程,这也是各项福利待遇停滞不前的一项主要原因。
有付出必有回报。
我们在后方建成了一大批的导弹基地、航天基地、常规武器基地、战略武器基地等国防工业基地。
有了这些战略基地,我们全力搞经济建设,軍费占GDP的比例敢于压缩到1%。
某些国家最多像小混混一样的搞些挑衅动作而不敢再轻言战争。
城西。
创新技术研究所。
郑桐和袁军算是大变样,已经脱离了小混混的形象。
俩人带着一名中年人到了钟表研究室。
正在吹牛闲聊的张海洋诧异道:“你们俩怎么了?出去一趟脸都变得通红通红的了。”
郑桐苦笑道:“袁军说要看窑炉里面的情况,然后就这样了。”
张海洋哈哈笑道:“那你怎么也会?”
大红脸的袁军说道:“郑桐他自己也是想看的,只是我张嘴说出来了而已。”
郑桐先办正事,“我先给你介绍一下。”
“这位孙昌成同志是大华陶瓷厂的技术骨干。”
张海洋主动伸手,“孙师傅您好。我叫张海洋,挂了个副组长的名字,在这里负责搞一些外联工作。”
“张副组长,您好您好。”孙昌成一脸黝黑,像田间地头的老农,不像坐办公室的工程师。
张海洋询问道:“李铭都和您说清楚了吧?”
孙昌成谨言慎行道:“他只说了这里要研究一种新陶瓷。”
“我在大华陶瓷厂没事做,天天写检讨,他让我来这里接受改造。”
旁边灌了几口茶水的袁军笑道:“孙师傅,我在路上跟您说了,这里没什么改造的。”
“譬如我,我爸我妈现在还被关着呢,真要比起来,我比您更需要改造。”
郑桐给孙昌成端了水,“袁军说的没错,我爸也还被关着呢。”
“孙师傅您在这先歇着,我和袁军再去请一名靠边站了的技术员。”
袁军接话道:“京城陶瓷厂的曾祥民师傅。希望那位老师傅也像您一样是好说话的。”
张海洋打发走袁军、郑桐俩人,“李铭没说清楚,孙师傅,你们厂里怎么会放您出来?”
孙昌成老实说道:“我来的时候,我们厂愅委会的主任和我透了底。”
“我在这要是做出了成绩,李科长以后建厂招工的时候会优先招一些我们厂的家属子弟。”
“为厂里做了贡献,我的表现就算是好的了。”
这么个原因,张海洋笑得合不拢嘴,“看来李铭能建厂的事迹,也传到你们那了。”
孙昌成附和道:“我经常在学习班学习,李科长的事迹听了好多回了,我们厂的人都知道。”
张海洋也懂得画大饼,“孙师傅,李铭真没糊弄你们,要是这次研制出新型陶瓷,估计又能建一家有几千名职工的大工厂了。”
孙昌成委宛道:“我们厂才200多号人。几千人的产值都有几千万元了。”
张海洋手指四周,“您注意到这个研究室的名字了没?”
“钟表维修?”孙昌成进门的时候就看到了在忙着修理手表的两位师傅。
张海洋点头道:“我们这一次的研究项目,是想用陶瓷替代手表所用的钢材。”
“生产出陶瓷手表除了满足我们国内的需求,还可以对外出口赚外汇回来。”
“当然了,一口吃不成胖子,我们先攻关陶瓷表带的制作。”
孙昌成愣了下,“陶瓷的材质很脆的,很容易碰坏。”
张海洋笑嘻嘻道:“您说的没错。”
“这就把您请来了,咱们争取研究攻关做出一种不是那么容易坏的陶瓷。”
张海洋又请旁边的老钟师傅讲解了各种表带的优缺点。
孙昌成确定了不是异想天开的方案,“你们这个思路还是有点道理的。”
张海洋大包大揽道:“您把做实验所需要的设备和材料列出一份清单出来,我会去安排好的。”
孙昌成把丑话说在前头,“要的东西不少,特别是烧陶瓷用的炉子很麻烦的。”
张海洋宽孙昌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