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朝大昏君 > 第98章 武举2

第98章 武举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威武霸气,也比不上仁宣两代的平和。

明朝开始有些没落。

边患也越来越严重。

明英宗年轻时候也是有一番大抱负的,也是想当朱元璋、朱棣这样的明君,让大明朝可以恢复洪武、永乐年代的辉煌。因此有人就劝明英宗,看看唐朝的武举为国家选拔了多少人才。勋贵子弟到了明英宗的时候,也没有他们的老祖宗那么厉害,堕落的比较严重。明英宗如果想要获得更多出色的军事人才,光是凭借着勋贵子弟和世袭武官是不行的,应该把选择的范围扩大。最好的办法就是应该恢复武举,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明英宗同意,所以决定在京城和南京各办武学,以及准备开武举。

可惜准备恢复洪武、永乐霸气的明英宗,因为土木堡之变,所有的计划都来不及实施,也未能够推行武举。等到明宪宗登基,就决定把自己老爹未完成的事业继续完成。因此明宪宗刚刚登基就公布了明朝历史上第一部“武举法”。

也就是明英宗驾崩的天顺八年,明宪宗就颁布了“武举法”。当然这个“武举法”并不是明宪宗制定的,其实是他老爹明英宗已经有这样的想法,制定了大致了刚略。只不过没能够公布就死了,因此明宪宗上去就公布了“武举法”。

而且天顺八年就开了武举。

可是结果很尴尬。

竟然没有人应试。因为土木堡之变之后,文贵武贱的风潮进一步加剧。好男不当兵,真的是这个时代的写照。而且此时军队户籍都是军籍,和普通民籍有不少区别。军籍过得还不如民籍。

因为明朝的规矩是,民籍就是民籍,军籍就是军籍,匠籍就是匠籍,他们是很难改变的,一直都是世袭的。因此明朝的卫所制度到了现在,卫所的那些普通军籍,都成为了卫所高官的佃户。卫所的那些土地,都被世袭武官家族给侵吞。结果是普通军籍生活非常困苦,活的很不好。

而且明朝犯罪的人,很多都是直接罚去当兵,变成军籍。这样的处罚,让军人的地位进一步下降。那些诗书传家的家族,如果家族后辈有人去当兵,那么简直是家族之耻。他们是绝对不会让家族子弟当兵。

至于世袭军职的军人世家,更是没有必要去考试。因为他们的军职都是世袭的。读书人不去,世袭军职世家不去,那基本上就没有人可以应试。

因为武举也是一次科举,考试内容除了武艺之外,还要考兵书。一般的家庭哪里懂得这些。也就是读书人家族和军人世家才能够学到这些。可是他们不去,当然没有人去。

结果是明朝武举第一届,大家都不给明宪宗面子,根本没有人去应试。

不过明宪宗也没有气馁。后来明宪宗一步一步完善了“武举法”,但参加武举的人依旧是少之又少。每年参与武举的人,都能够数的过来。明宪宗的时候,每次参加武举考试的人就没有超过过十人。到了明孝宗的时候稍微好了一点,但依旧是人数非常少。每一次大约能够录取十几个人,多的时候也不过是二十来个人。

武举的影响力一直都很低。

一直到喜武的明武宗上台,明朝的“武举”才有了大发展。

明武宗进一步正规化“武举法”,而且开始抬举这些武人。正德二年,在武举结束之后,明武宗赐宴给这些武举人,所以也被称之为“会武宴”。这是明朝历史上第一次给武举人赐宴。

正德三年,明朝兵部出台了“武举条格”,进一步完善了“武举法”,完善了武举步骤。武举制度也发展为乡试、会试两级制度。应该说到了这个时候,明朝的武举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考试制度。

正德皇帝,很多文官都不喜。

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明武宗虽然没有改变以文驭武的明朝政策,但也开始慢慢的提高武人地位。

当然正德皇帝比较跳脱,不喜欢约束,也不喜欢规矩,这个从武举当中也可以看出来。正德皇帝刚刚登基之后,很重视武举。可是越到后面,虽然看起来重视,但召开武举随意性太大。明明规定是三年一次,但随着明武宗高兴,有些时候是两年一次,有些时候变成了四年一次。并没有完全成为固定的选拔模式,和科举完全不能相比。

“下一次的武举考试是什么时候?”

“如果按照‘武举法’,每三年一次。正德15年的时候,举行过一次武举。所以下一次武举是后年,嘉靖2年举行。”

“后年?”

朱厚熜想了想道:“既然‘武举法’颁布了,那么就严格按照‘武举法’。明年,嘉靖元年举行武举乡试,嘉靖二年举行武举会试。以后武举就和文举一样成为定例,每三年一次。这个兵部拿出一份具体的方案。”

朱厚熜其实挺看好武举,挺重视武举。

但现阶段朱厚熜还不能表示自己对于武举有多么重视。既然有“武举法”,朱厚熜现在要做的是继续完善“武举法”。什么事情都可以慢慢来。

这方面朱厚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