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解的“?!”
“喂,知不知道哪位靓仔靓女实习老师到我们班?” “不知道。” “我看是那两位。” “哪两位呀?” “谁都一样。” 早读课前,同学们议论着实习老师的事。 昨天下午,佛山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已到了职高,维期3个星期的实习。 韩老师带着一男一女实习老师走上讲台,说:“同学们静一下,早读暂停,现在请两位实习老师讲话。” 大家的目光刷地望上讲台。 两位实习老师一鞠躬,全班哈哈笑了起来,他俩相视:有什么不对劲? “同学们,我叫邝新强,我们来实习,很荣幸分到你们班,我们除了担任你们班的副班主任外,还教你们的语文。其实,我俩和你们一样都还是学生,而且是毕业生,我想我们会成为好朋友的,你们认为呢?”男实习老师自我介绍。 女实习老师害羞地说:“我叫陈君,要讲的邝新强老师已经讲过,希望同学们多多关照。” 这时语文老师也走进教室,说:“同学们,这3个星期的语文课由邝老师和陈老师教,我想他俩会讲得比我好,你们要认真听讲。新鲜的事物你们是好奇的,两位实习老师第一次给你们讲课,你们第一次听他们的课,接受的知识会好些。他俩轮流给你们上课,从今早语文课开始,希望同学们配合实习老师。” 第三节课是语文,是邝老师讲课。 这节讲的是《给母亲的信》,他先介绍作者冼星海。 “喂,如果你们考上星海音乐学院,他就是你们的祖祖师爷了。”孙富小声对童银宇说。 童银宇望了望邝老师一眼,又小声说:“别讲话。” “同学们,书信有一般书信和专用书信,这篇属于什么书信呢?”邝老师问。 “一般书信。”大家回答。 “对!”邝老师振振有词,“学习这文章要深入理解冼星海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他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这不仅看到他向母亲倾诉心曲,而且也向祖国倾诉。” …… 一节课又快过去了,讲得也是快了点,课文也讲完了。 “同学们,课是讲得快了,希望大家能接受,如果有问题可以提出来。”邝老师一边说一边走下讲台。 “邝老师,有很多不理解。” “讲得太快了,做不到笔记。” 同学们只是提这些,但没有提课文的问题。 邝老师又问:“还有什么问题吗?” “邝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杜莹说,“从‘出发’到‘今天已经是四个多月,一百多天的旅程,一百多天的过去,国土又不知沦陷多少,同胞又不知被屠杀多少?!’这句话不理解,特别不理解‘?!’。” 邝老师想了一下,走到讲台看了看书,好像快速地看了一遍全文,说:“要理解这句话和‘?!’必须前后文联系起来。前文讲‘八一三’注解是指1937年8月13日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发动大规模进攻,后文写信的日期是1937年12月31日,刚好是这句话讲的‘四个多月’也就‘一百多天’;前文又讲‘六年前’即是指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那时有三千万人流血牺牲,至1932年1月东北全境沦陷,日军的侵略和残酷屠杀。所以作者反问国土沦陷多少呢?同胞被屠杀多少呢?又感叹□□不对外抗战,感叹中国的命运。明白了吗?” 杜莹点了点头,说:“多谢邝老师。” 下课了,邝老师看了看贴在讲台上的坐位表(坐位表贴在讲台右上角,方便老师上课检查缺课的同学),又望了杜莹一眼,觉得这位同学很不同,问的问题从标点入手从而理解整句话,而且前后文又能联系起来,更深一层了解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