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 为了他好
其实,这天底下又有那个父亲,不想将儿子接到身边去?尤其是这个儿子,至少到现在,还是他膝下唯一的根。而且他身边,最为亲近的那个谋士,也建议将孩子接到西域,由他收为徒弟读书。虽说那位老者,可谓是满腹经纶不说,而且为人可谓是相当的睿智,多谋善断,可谓是诸葛孔明一类的人物。不仅是世宗年间的探花,还在太上皇时做过翰林院都承旨。 按道理说,这样一个老人教他的儿子,无论是读书还是识字,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那个老人却是有两样,很是有些犯他的忌讳。一个是,无论那位老人能力在卓越,满腹经纶再丰富。哪怕那位老人,曾经一力主张迎他到西域,并在稳定蜀废人去世后的大局上,为他出力相当的多。甚至可以说,没有那位老人,就没有现在的他。可有一点,却依旧让他忌讳。 那就是,那位老人曾经是蜀废人的授业恩师。虽说当年,与他只不过仅有过一面之缘,但当年的蜀废人的才华与手腕,依旧让他很是佩服。但他却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蜀废人行事不择手段的作风,更接受不了蜀废人,当初杀兄灭弟的做法。尤其是,在他到西域纳了两个当地族长的女儿为妾,又生了一儿三女。却依旧将段琳所出的长子,视为第一继承人情况下。 他不能容忍,自己选择的继承人,与当年蜀废人一样,为了争夺那个位置,连自己的兄弟都不放过。再加上,他本身也经历过,当年庆阳郡王府夺嫡之争的残酷与不择手段,他更无法接受自己的儿子,也成了蜀废人那样的人。他可不想,自己有朝一日,像是太上皇那样,面对儿子之间的自相残杀而毫无办法,只能老泪纵横。更不想,自己身后也出现大乱局面。 虽说人各有志,行事作风与手段,未必都是师傅教出来的。蜀废人当年的行事做派,也不一定都是那位老人教出来的。可没有教好学生,老师总归还是有一些责任的。那位老者,教出蜀废人那样的学生,哪怕在足智多谋,哪怕在满腹经纶,他也是不想用的。尤其是,他已经不止一次的发现,那位老人虽说一心为了他好,可在行事上多少有些当年,蜀废人的风格。 这就更让他忌讳了。在他看来,行事不择手段,可以用来对付自己的对手,但绝对不能用来对付自己的兄弟。自己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后世子孙自相残杀。这也是他拒绝,那位老者的主要原因。而另外一个原因便是,某次意外,他居然发现那位老者不仅会武,而且绝对是大高手。别说他一个,便是他与段琳两个人加在一起,恐怕都远非那位老者的对手。 在知道了这个真想后,他黄家人惯有的多疑毛病就犯了。一直担心,若是自己儿子也到西域了。那位身为武学大高手,外加足智多谋,在西域如今依旧占据主要地位的蜀废人旧部之中,威望远远高于自己的老者。一旦有什么反心,或是有什么不轨的企图,自己让儿子拜他为师,岂不是羊入虎口了吗?更何况,若是真的如此,将儿子接到西域,岂不是全家团灭了? 所以,在与段琳几经商议之后,尤其是听到段琳所说,黄琼对皇长子与皇次子的教育办法,让他心动不已。再加上,他对黄琼治国理政手段,以及争位之时表现的阳谋手段,也相当的赞赏。总盼望着在这位铁血君王身边,就算是只能做一个旁听生,也多少熏出来点香味来。最终,还是选择将儿子留在京城。段琳留在京城陪伴儿子,等到儿子十三岁之后再接回西域。 当然,他如此做,还是多少有些私心的。因为他一直都知道,他能在西域如此短的时间之内,站稳住脚跟。不单单得益于扶持自己的那个人筹划,也不单单是自己的心机手腕还算可以。最为关键的是,还是自己背后的靠山,那个在这位铁血君王带领之下,国力快速恢复的大齐朝。没有这位君王背后默默的支持,自己一个外人,能在如此短的时日之内收拾住局面。 他自认,基本没有那个可能。在自己到西域第二年,蜀废人余部之中不服自己的部分军马犯上作乱,占领西域与内地连接的重镇伊州,切断了西域与朝廷之间的联系。自己想要调集军马平叛,当时还在整合之中的军马,肯听从命令的寥寥无几。还是朝廷接到消息,命陇右边军抽调两千骑兵,出玉门关深入西域达数百里,耗时不过半年便将这股叛军绞杀余烬。 这股叛军虽说叛出,但也是在蜀废人麾下,征战西域数年的精锐之师不说。全军上下清一色的骑兵,更足足有五千之中众。可在朝廷不过两千铁骑,不到半年便被剿灭。那一战,让那些在西域征战数年,自诩为战力强悍,打遍无敌手的蜀废人旧部。却发现,不是朝廷无力剿灭他们,更不是朝廷边军的战力不如他们。而是之前朝廷忙着平叛,没有闲工夫搭理他们。 如果真把朝廷惹急了,一旦朝廷倾巢出动遣军西征,他们那十余万派系众多的铁骑,未必真的是对手。原本磕磕绊绊,对自己爱答不理的那些军头,明显受到了教训。接下来整顿那些家伙的时候,比自己刚到西域的时候,可谓顺畅了许多。也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