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 章
——看来献礼电影的受重视程度,恐怕比我想象的还要更大一些。 第一次坐上冰姐的商务保姆车,跟随她一起赶赴饭局的Alina,默默地观察这些她从未接触过的世界。 今天中午,她才收到周琳的通知,晚上要赴许导的邀约。说是感谢她为拍摄地点牵线搭桥的饭局,但肯定也有见一见她本人的考量,所以周琳建议她尽可能还原那个女配角的原型和气质,增加自己入选的几率。 可是那天,许导对于还在创作中的剧本大纲严防死守,敏锐如周琳,也并没有打探出多少角色细节。只是大概知道,海外要拍摄的场景是50年代末期,一位年轻的中产家庭女学生形象。 下午在自己的衣橱里翻找了一遍,一条白色波点高腰连衣裙,是最贴近时代特征的服装了,虽然裙身弧度没有撑出一个蓬松的伞状,但腰带绑得紧一点,也有点相似的效果。 妆容嘛,她大胆地只用了点修正肤色的妆前霜、放弃了底妆,参考网上找到的老照片,画了两条弯弯的精致细眉,口红颜色就无法参考了,想来学生也不会画的很艳,清淡能提气色就好。 其实50年代中产女性外出,帽子、手包都是必备配饰,但是实在没有合适的,就自己挽起头发,扭了一个小发包在脑后,显得额头光洁,气质古典,最后再配上珍珠耳饰和方形手表。 秋季的帝都夜晚,还是有些凉风的,两方人马居然前后脚到了,寒暄、问候都不赘述,等到大家进入包间,把外套一挂。 许导立刻注意到了Alina的“角色”装扮,拉过制作人一起点评,——“老秦,你看看,是不是和老照片很像。” Alina落落大方的任他们打量,制作人观察得更细致,“这布料好像有点年头啊,不是现做的吧?” ——“我妈妈年轻时候定做的,没有到那么久远,不过也有小20年了。” ——“所以国外真有衣服传辈儿的习惯啊?” ——“有啊,越是有纪念价值的衣服,越会保存下来。” ——“那你这件呢?” ——“我妈妈首次入选舞团A组的时候,她首演就是50年代的音乐剧,所以就做了这一身。” 谈笑之间,宾客落座。许导在主人位上,冰姐在主客位上,统共5个人,两边坐开了也才占大半个桌子。 话题从服装开始,也就说到了许导对电影细节的极高要求,场地、服装、道具,甚至连照明方式,他都痴迷于100%还原。用老搭档秦制作人的话来说,“要不是人活不了那么久,他恨不得从土里挖出来、直接当演员用。” ——“所以,许佬才能拍出独一无二的华语电影年代片啊!” 周琳的这记马屁,真是恰到好处。 气氛更加热烈之后,话题分成了两组,冰姐、周琳和许导在分享、海外电影拍摄的不同细微行规。 制作人刚好挨着Alina,把她家里的人口情况盘了一遍,尤其对于周爷爷如何去的北美,有哪些经历、最后如何成家立业,都问了一遍。 Alina心头很有些疑惑,但是显然这应该是重要的“一关”,经纪人周琳就在她另一侧,可是一点没有要帮腔的意思。她有点感觉,好像这些事情、必须由她“交代”清楚,得符合献礼电影的某个标准,她才有机会摸到那个角色的裙摆。 听到爷爷和奶奶相识在太平洋某个小岛的后方医院里,制作人连忙问爷爷是不是参加了二*战? ——并没有,他当时根本没有在北美参军的身份,广播里听说美利坚在太平洋战场上、对东洋宣战了,他才孤身买了船票想去前线,可是民用船能到达的最深处,就是后勤医疗岛。 他在那里为医院帮工换取食宿,做些体力活、修理运输车什么的,一直到那个小岛被征用,全部撤出为止。我奶奶就是那个医院里的护士,他们一起离开后,就回了奶奶的老家,密西根州。 后面的故事,就是勤劳可靠的华裔小伙子,终于打动了妻子的娘家人,他们在芬兰移民后裔聚集的北部县,创立下第一份家业。 制作人频频点头,说你爷爷的故事,都够拍个电影了,何况还养育出了这么优秀的孙女。 Alina不知道自己算不算过关了,但是得谢谢制作人的夸奖。 冰姐那边聊得也颇为热络,许导频频举杯,感谢两位女士慷慨分享经验。 没到10点,就要撤了。制作人看许导脚步晃悠,就不让他喊代驾,说已经安排个小辈来送他,代驾可不负责把不服老的导演送进家门,万一在车库里睡着了,冻出个好歹,这电影就赶不上趟了。 冰姐、周琳自然是陪等啦,也歉疚地说,第一次和许导喝酒,不知道酒量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