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南原与旧人
,被迫出逃。 纳斯尔一世死后,幼主继位。王室内讧不断,成员凋零,地方上也多有叛乱。 萨曼尼狼狈逃回后,辅左新君的大维齐(宰相)贾尹罕尼说服新君,赦免了他的罪责,并召其回布哈拉,听说另有任用。 萨图克的运气没萨曼尼那么好,去了一趟布哈拉后,连新君的面都没见到,就被大维齐打发到了东面的窝什(今奥什,汉名贰师城),担任“迪赫坎”(贵族领主),带着他的残兵败将,镇守这个东陲小镇。 他抵达了一处驿站,看到了大群正在吃吃喝喝的旅人,顿时眉头一皱。 理论上来说,萨曼王朝不能称之为一个国家,萨曼家族实际上是阿拔斯王朝下属的官员。 萨曼王朝君主的正式头衔是“埃米尔”,也就是大呼罗珊地区的总督,他们理论上要对巴格达的哈里发负责,属于正儿八经的臣子。 因此,即便事实上已经开国了,但面上的工夫还是要有的。 巴格达沿袭了白衣大食时代就有的规定,整个呼罗珊大道上的各处驿站,要给新近转信造物主的信徒免费提供食水——“在你的土地上修建旅栈,以方便信徒随时来往,让他们住够一天一夜,照顾好的他的牲畜;如果他们生病了,给他们提供两天两夜的招待;如果他们用尽盘缠,无法继续前行,给他们提供能让他们回家的任何东西。” 这是在新征服土地上才有的政策,主要目的是吸引人们改信。很不幸,拔汗那就是新征服之地,这条政策是需要执行的。 其实吧,中国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说法,外国当然也有。 这种消耗巨大的驿站政策,注定得不到各地领主们的支持,因此实际执行起来就走样了。 免费吃喝?拉倒吧! 但萨图克新官上任,怕被人告状,因此不太敢阳奉阴违,但这注定要付出大笔的钱粮了。 “走。”萨图克看了一会,心烦意乱,很快就上马离开了。 而就在这时,几个信使策马狂奔而来,见到萨图克后,大喜过望。 “迪赫坎,有劫匪翻越大山,冲了下来,四处烧杀抢掠。” “乌兹坎德那边也有人劫掠,见人就抢,什么都要。牲畜、粮食、钱财甚至人,稍有抵抗就杀,十分凶残。” “我是从艾特巴什来的,那边也出现了劫匪的身影,但好像只是前期侦察。” 萨图克皱起了眉头。 拔汗那的精华在西边,俱战提更是第一大城,比曾经做过首都的土尔木甘、拔汗那还要繁荣。 与那六座大城相比,东边的窝什、乌兹坎德、艾特巴什只能算作镇子,人口虽然不少,但因为发展较晚,缺乏坚固的城防设施——乌兹坎德,即后世吉尔吉斯斯坦乌兹根,艾特巴什则是今阿特巴希,元代名“阿忒八失”。 以窝什为例,萨图克有一座城堡,非常坚固。城堡内有直接受他管理的官府,有监狱,有粮仓,有军械库。但城堡之外,就只有一道低矮薄弱的土墙,被称为外城。 外城是窝什大多数官员、士兵、商人、工匠、学者、教士们居住的地方,内有一座规模不小的造物主庙,还有繁荣的巴扎(集市)。 因为有许多溪流穿过外城,因此外城城墙附近开垦了大片农田,居住数量更多的普通百姓。 他能保护这些人么? “来人什么样子?”萨图克问道。 他原本定都喀喇沙,知道葱岭南原那一片住的多是突厥小部落,没有能力也没有胆量北上劫掠,那么这些人的来历就很可疑了。 “有人穿着皮裘,有人穿着皮甲,还有人赶着骆驼、驮马,远远看着,没有参战,因此看不清他们的装束。”有信使说道。 其他两人听完,也点了点头。 “有皮甲?”萨图克一惊。 别看草原部落多牛羊马驼,盛产皮子,但这和皮甲是两回事。 皮子取下来后,需要清洗、鞣制,然后层叠打制,做成皮甲。这不是什么简单的事,往往需要专门的工匠来制作。不然的话,草原牧民岂不是人手一件皮甲?但你现实中看到的,他们多半穿着皮裘,皮甲较少。 从这个角度来思考的话,事情就往最坏的方面发展了…… “走,回城堡,召集人手!”萨图克不再犹豫,直接一拨马首,朝窝什城奔去。 士兵们也挥舞马鞭,快速跟上。 每个人都面色凝重,心中不安。尤其是那些跟着萨图克从喀喇沙一路败逃过来的人,更是如丧考妣,因为他们已经有所猜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