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来都来了
打了。” “现在起来,咱们北上,先把州内局面稳下来再说。”王崇收起马鞭,说道。 “遵命。” “来都来了,抢一把就走,委实不过瘾。不如先据了州城,招降纳叛,然后北上淮水,威逼蔡州。”王崇对赵匡璘说道:“打蔡州,不比打汝州方便多了?” “王将军所言极是,先入申州再说,实在不行,再做计较。”赵匡璘应道。 打扫完战场,押着俘虏抵达申州城下时,已经是后半夜了。 崔休在城下喊破了嗓子,最终城门才不情不愿地打开。那吱嘎吱嘎的声音,听着就满是迟疑。 抓获的百姓放了,现在人手不足,每一分兵力都十分宝贵,两千多随州兵几乎全进了申州,第一时间控制粮仓,明日还要派人下乡征粮。 豹骑都固然能打,但那些马儿实在太能吃了,数量又多,不多屯点粮草,真遭不住。 赵匡璘甚至怀疑,以申州如今粗陋的治理水平,是不是供应得起这一千具装甲骑,感觉有点悬。 “先遣人向折帅报捷,再整编降兵。”王崇一锤定音,赵匡璘自无意见。 …… 襄阳,楚国之北津。渡汉水之后,自南阳出方城关,通周、郑、晋、卫。 中有伏牛山、桐柏山所阻,地势艰险,唯伏牛山东南麓有一条狭窄逼仄的带形平地,西南与南阳盆地相接,西北与河南相接,算是最好走的一段,是南北交通走廊。 方城,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鲁僖公四年(公元前656),楚国巡视北方防线,自伏牛山、桐柏山到列长山,发现这段天然防线之中有缺口,就是方城山,于是在此隘口筑城,堵住这条南北走廊。 隘口之外,是汝州叶县。隘口之内,是唐州方城县。 这条路,自秦汉以来,被称为宛叶走廊。南北交兵,大多数时候都不约而同地选择走这条路,少有例外。 刘邦自洛阳下宛城,走这条路。 刘秀起事南阳,王莽遣王邑等出昆阳(叶县南),与刘秀遇,败还洛阳。 刘秀自堵阳(方城)征邓奉于南阳,也走这条路。 后汉末,曹洪击荆州,战于舞阳、叶县;刘备屯新野,进兵叶县,设伏败夏侯惇。 南北朝时,陈显达讨桓天生,卢渊攻南阳,魏孝文帝攻襄阳,皆战于此。 折宗本的两万人马从故宛城、今南阳县出发,经博望故城,走了一百二十里至方城县。 出方城县东北行,九十里至方城关,此时已是十月底了。 方城关建在方城山东麓隘口,关外草木幽深,人迹罕至,但却平坦易行。 “我军两万,但只有一半是能打的。葛从周兵力多寡很难说,但他也只有一万多是能打的,主力屯于郏城。叶县城内,只有州兵土团之流。”方城关内,威胜军诸将济济一堂,折宗本亲自部署作战计划。 郏城,汝州属县,在叶县西北一百二十里。 昔年刘备败夏侯惇,曹操便由洛阳率军南下,屯于郏城,随时援应前线。 随军要籍裴远列席于内,但不发一言。 这不是他的业务,他的主要工作是监军。一旦发现谁有异动,且证据确凿,在与折宗本商量之后,可当场捕杀——裴监军有一百甲士,人携弩机一具、陌刀一口,杀个把武将问题不大。 “大家都是学过兵法的,叶县矗在那里,若不拔之,则后路堪忧。而葛从周打的主意,定是在我军久攻不下,疲态尽显的时候,以生力军南下,一举败我。谢彦章部骑卒屯于叶县北之昆阳故城,其主力位于郏城,这谋算再明显不过了。”折宗本在屋内转来转去,众人的目光都盯在他身上。 “没什么好犹豫的。”折宗本说道:“老夫征战多年,知道有些硬仗是不得不打,叶县必须拿下。一旦歼灭葛从周手里这一两万步骑,其余州县兵、土团兵就好对付了,我军可直北上直取汴军广成泽牧监,尽取其战马,然后兵临洛水谷地,配合李唐宾,将崤山一线的贼军包住。” 广成泽在汝州西四十里,方圆百里,东南流入汝水。 后汉年间置广成苑,为帝王校猎讲武之所。隋大业年间置马监,国朝太宗亦曾在此田猎。 泽北有温泉,曰广成汤。安史之乱前,帝王常在东都,屡幸此汤。 附近有清暑宫,贞观年间所建,后来发现夏天太热了,毒蛇又多,遂罢此行宫,将宫中财宝分赐百姓。 朱全忠对这座行宫也没兴趣,但他在此新设了一个马场,迁移了部分马匹至此,就近供应西线战场——当然他的牧场并不止广成监一处,在李克用入主幽州后,王镕献马愈发殷勤,几乎要跪下来求朱全忠帮忙了,对外号称有“十万骑”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