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晋位大将军
“启奏陛下,突厥此番南下,想必定是想要索取财物。”侍中郎陈叔达出列,说道,“我大唐近几年国库丰盈,百姓丰收,不若赏一些财物给突厥人罢了。” “荒唐!”李渊喝道,“我大唐百姓辛辛苦苦勤耕,凭什么要送给突厥人?” “父皇圣明!”李世民出列,奏道,“儿臣愿率军赶赴太原,阻挡突厥大军南下。” 李建成见李世民如此说,想必定有军功所图,于是出列说道:“父皇,二弟常年征战,想必有所劳累,我这个当皇兄的心中实在有所不忍。突厥大军南下,虽说有十万之众,却不善攻城,只要我军能够守住太原,定能够叫他铩羽而归。为此,儿臣恳请父皇允许,带兵对抗突厥。” “父皇,太子所言甚是有理。二哥常年征战,身体怕是吃不消,然而太子不可轻动,故而儿臣请命,率军前往太原。”李元吉出列奏请说道。 其实,这是李建成与李元吉上演的一出好戏,就是为了架空李世民的兵权而已。李渊见自己的三个儿子争相为国请命,自是欢喜,心下里自是偏向二郎更为合适,然元吉所言也不无道理,于是就允了李元吉所请。 李元吉领大军北上太原,十分威风。然李世民自是不放心,突厥人向来凶狠,恐怕没有元吉所想的那么简单,于是决定进宫面见父皇。 太极殿内,灯火通明。 “儿臣参见父皇。”李世民走近了,作揖拜道,“父皇,突厥此次南下,来势汹汹,我见元吉恐不能敌,特来请命。” “二郎啊,近前来,坐。”李渊见是李世民到了,脸上的阴霾一扫而光,招手道,“看吧,这些都是今天上来的奏折,有说迁都的,有说议和的,还有和亲的,老子真是头大啊!” “区区几个突厥莽汉,就要我大唐迁都?”李世民愤然不已,吼道,“敢言迁都者,当诛三族。父皇,戎狄为患,自古有之。陛下英明神武,犹如巨龙兴起民间,鼎定中原!麾下有精兵百万,所向无敌,岂能因为胡人骚扰边境就迁都躲避?岂非贻四海之羞、为百世之笑?当年的霍去病不过汉廷一将,犹立志消灭匈奴,何况臣身为帝国藩垣?请给儿臣数年时间,定当拴住颉利的脖子牵到宫门。如若不成,迁都未晚。” “二郎所言有理,但是突厥人凶悍,我们打不过的。”李渊面露惭色,尴尬地说道,“当年起事,朕厚着脸皮去求突厥人要兵马,受尽羞辱。而今,突厥翻脸不认人,要是一路南下,攻占长安,我大唐危矣。” “父皇,突厥人自是不好对付,但我大唐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要啃掉突厥这块硬骨头。”李世民双目神情坚定,沉稳地说道,“当年,李靖就曾用一千老弱巧施空城计,抵抗突厥三千铁骑。儿臣听说,当年领头的正是如今的颉利可汗阿史那咄苾。” “是呀,李靖是个打仗的好手。”李渊问道,“李靖率军荡平了辅公祏,居功甚伟,但一直屈居于孝恭手下,难有施展拳脚的机会。既然他曾经击退过颉利,何不趁此机会,调他北上,对抗突厥呢。” “父皇所言甚是,但依儿臣之见,现在还不是和突厥彻底翻脸的时候。”李世民解释道,“我大唐经过七年的征战,国库几乎亏空殆尽,百姓负担太重,无法支撑较大规模的征战。唯一能做的,就是养精蓄锐,与民休息,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与之一战。” “二郎的意思,李靖现在还不能动?”李渊说道。 “父皇,《孙子兵法》有云:能而示之不能,不能而示之能。以我所见,可以在安州设立大都督府,任命李靖为大都督,节度南方兵马,习练江淮之兵。”李世民说道,“安州之地,乃是中原门户,可随时挥军北上,亦可随时南下。” “秒啊!”李渊赞道,“如此一来,既能够震慑突厥人,又能够庇护长安。” “父皇圣明!”李世民抱拳拜道,“儿臣还有一事,请父皇允准。” “但说无妨!”李渊笑道。 “李靖的调度虽说定了下来,但是文书往来,却是耽搁时间。儿臣怕元吉挡不住突厥人,特请命率天策府的将士赶赴太原,还请父皇允准。”李世民说着,赫然跪在了地上。 李渊心中一阵莫名的感动,当所有人都在考虑自己安危的时候,自己的儿子心里装着的是大唐的安定。 “准了!”李渊扶起李世民,语重心长地嘱咐道,“此去小心!” 李世民面色如铁,冷峻的眼神,透露着无比的坚定。 李世民接到诏书,风尘仆仆地回府,召集天策府将士,连夜出发,赶赴太原。其时,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之间的斗争已经如火如荼,而李元吉作为太子的得力臂膀,自然不受李世民待见。 武德七年九月,李渊下诏,改安州为大都督府,任命李靖为安州大都督,节度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