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困长安城
就这样,数月之间,大隋上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场由官僚资本为主导的农民暴动就此全面爆发。 是年七月,李渊兵分两路。一路由李建成、刘文静等人率领,屯兵永丰仓,扼守潼关,监视河东的隋军;另一路由李世民、刘弘基等人率领,西进高陵,经泾阳、武功、盗屋、鄂县,迂回前进。 李世民在向西进军途中,先在泾阳镇压了胡人刘鹞子的起义军,接着,又会合了李神通和平阳公主所领导的队伍,经过两个多月的征战,攻略长安周边城池,二十万余军队直逼长安城。 于此期间,李靖一直蛰伏长安城内,对天下大事不闻不问,但他心中明了,于此之时,做出任何举动都有可能招致杀身之祸。阴世师多次出面相邀,希望能够一同拱卫长安,但都被李靖拒绝。 如果是孤身一人,倒也无可厚非,如今家室在身,兄朋在侧,已经不允许李靖任意决定。他需要经过深思熟虑,为自己及家人谋一条生路,为跟随自己的几个兄弟谋出路。 十月的长安,已经开始凉了起来。李靖换上官服,去往东宫拜见代王殿下。 代王杨侑年仅十三,面冠如玉,在大殿接见了李靖。李靖立于阶下,行跪拜之礼:“罪臣李靖,拜见殿下。” “将军请起。”杨侑起身,说道,“将军北拒突厥有功,何来有罪一说?” “罪臣有心杀敌,奈何盗贼四起,如今李渊大军临城,阴老将军打着殿下旗号,四处开仓放粮,恐怕长安城不保。”李靖说道,“皇帝远在江都,一时无暇顾及,如若城破,免不了百姓遭难。我今日来,是希望殿下早做打算,为自己谋条后路。” 杨侑神情间泛着忧愁:“如今的大隋,烽烟四起,大厦将倾,我也是独木难支。靖公长与于经略,可有何良策?” “回殿下的话,阴老将军把李渊的族弟子侄关在牢中,保不齐哪天下令斩首,若是如此,非但阻挡不了李渊,反而会激怒之,恐对殿下不利。”李靖建议道,“阴老将军之前杀了李智云,已是和李渊结下了仇怨。依臣之见,值此多事之秋,殿下不如放李道宗等人一条生路,命人严加看管,不得滥杀无辜,倘若李渊攻破长安,念及殿下的仁慈,也算是一条退路。” 杨侑说道:“靖公所言甚是,这些人年纪轻轻,李渊起兵,非他们之过,保全一命,将来或可有功于国。我等性命,自是不足挂齿,只是可怜了天下百姓。” 李靖心中一惊,没想到杨侑如此年轻,胸中却有如此抱负。只可惜,杨侑生错了时代,若是早生二十年,大隋或许就不是此等局面了。 李靖说道:“殿下心怀苍生,将来殿下若能继位,必是百姓之福。” 杨侑说道:“事已至此,只看天命罢!” 李靖拜别杨侑,退出东宫,朝着天牢去了。 阴世师组织城中军民,严防死守。他知道,自己当初杀害李智云,一旦城破,必然会成为李渊的刀下亡魂。李世民屯兵城下,不断命人往城中送信,只言兴起义兵,是为辅佐代王,凡有投诚者,皆有封赏。 不到一个月,长安城破。 李渊率领大军入城,并广发文书,不许侵犯宗庙和百姓,违令者诛三族。经过长时间围城,城中百姓人心惶惶,见到李渊军队秋毫无犯,这才安下了心,希望早日安定。 李渊入城第一件事,便是将阴世师等人抓了起来,斩首于朱雀道,为李智云报了仇。由于李靖先前准备前往江都举报李渊,为此,李渊心中愤愤不平,经过询问,知道李靖住所。很快,李渊便命军队包围了东市。 李渊亲自来到李靖的住所。 进了院子,中庭处摆放一张独椅。独椅上,李靖正襟危坐,面无惧色,临危不乱。 李靖说道:“有劳唐国公亲自前来,李靖真是不胜荣幸。” “药师可真是清闲啊!”在经过几个月的奋战后,李渊脸上明显苍老许多,他握了握宝剑,说道,“方才,老夫已命人将阴世师等人斩首示众,如今,该轮到你了。” “李靖不才,苟活于世四十余年,一事无成。”李靖环顾四周,见军队将院子围得水泄不通,苦笑道,“没成想得罪了唐公,反而名声大噪,今日死了,也算是留名于后世了。” 李渊听了,大怒。 “来人,把他绑了。”李渊大手一挥,两名士兵上前将李靖捆了起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