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章
翌日,李景将李临舟传唤至宣政殿。 晓星隐去,晨曦初露,白茫茫的雾笼罩着这座恢弘皇宫。 宣政殿乃是大明宫第二大殿,是帝王上朝听证与众百官商讨国事之地。顺着丹凤门进入,过左右金吾卫仗院,跨龙首渠御桥,穿过外朝含元殿、宣政门,方才到中朝宣政殿。 李临舟缓缓登上石阶,站在丹陛阶前,回首遥望四周静静矗立的巍峨宫殿。飞阁廊庑鳞次栉比,殿宇高低错落,玉兰绕砌,峻宇雕墙,座座宫殿都建造的极具奢华。 宦官吴平正好从宣政殿出来,他头戴乌纱璞头,紫色圆领窄袖蟒袍,臂弯里端了个拂尘。 一缕淡薄的日光倾泻,吴平目光被晃了一晃,待恢复清明之时,只见一个身姿如松的男子背对着他,环顾着这座屹立在苍穹和大地之间的气势恢宏的百年宫殿。他的身姿挺拔,穿着雪白窄袖圆领袍服,腰系玉带,端严若神,风仪万千。 李临舟默立了一会,收回了目光,看向吴平。 吴平认出那是太子,忙遣身侧的小宦官进殿通报。 小宦官不一会儿就出来,在吴平耳边低语几句。吴平走上前,挂起一副笑脸:“殿下,圣人这会子正在和鸿胪寺卿并两位少卿在里头议事呢,就等着您了,您快进去吧。” 又在李临舟身侧小声提醒一句:“今日休沐,按照圣人往日的习惯,必要去太液池和嫔妃们游船嬉戏。今日却不知怎的,似是兴致不太高,连贵妃殿下都遣人来问过几次了。您待会进去可要注意些。” 李临舟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疑惑:“孤记下了,只是吴公公可知所为何事?” 吴平笑道:“老奴具体的也不知是何事,只留了个心思,听说是西域那头出了些事情,惹得圣人有些愁闷,连膳都未曾用……” “几位大臣正焦头烂额着呢,老奴呢,就跟圣人提起了太子您。太子您聪慧过人,颖悟绝伦,堪堪及弱冠,便文成武就,老奴相信您定能为圣人解惑。” 宫中的宦官大都是未曾读过书,斗大的字不识几个,而吴平却是博览群书,勤学苦读,不仅能作出一手锦绣骈文,还将典籍制度熟练于心。他年幼时因卷入一桩流人谋反案被阉割,后入宫又因细心侍奉,聪明机灵,获得李景恩宠相待,深得信任,充任枢密使一职,传达帝命。 然而,在这处处风霜刀剑的宫廷中,最是不缺具有才学之人,能否获得圣恩,其关键就在于是否有一副玲珑心思,能够及时洞察圣心。 在这方面,吴平可谓是无可挑剔。 李临舟是一国储君,未来的大魏天子,这天下还是终将交于他之手,笼络了李临舟就相当于守住了日后的荣华地位。 李临舟是何等聪明之人,自然心知肚明吴平的心思。这老狐狸今日在此侯着他,无非是想要他记着他的人情罢了。 他直视着吴平,一双狭长的凤目微微上挑:“多谢吴公公的一番好意,孤记下了。” 这世间不会有人无缘无故对自己好,平白领受了旁人的情,日后自然是该还的。 鼓楼报晓的隆隆钟声荡开晨雾,响彻整座宫殿。 “哎哟,殿下您谢老奴做什么?老奴不过个挨了一刀的东西罢了,蒙圣人主子垂怜才有了老奴的今日,能帮到殿下是老奴的福分,哪还能当得起殿下一句谢?” 吴平连忙说道。 他又回身看了一眼,笑着道,“殿下您还是快些进去吧,莫要圣人等急了。” 说罢,比了个“请”的手势。 李临舟入得宣政殿大门,穿过外堂,进入内侧书房。 日光渐渐灿烂,一阵风从半敞的支摘窗的罅隙渗漏进来,角落的四脚狻猊香炉吐着圈圈烟雾,缭绕氤氲,空气里弥漫着淡淡檀木香味。 李临舟不紧不慢地走在了龙案前。 龙案上叠放着整整齐齐的公文、奏章、文书、条陈,李景眉头紧蹙,皱纹密布,目光落在一卷条陈上,提了一杆朱笔。 李景两鬓斑白,眼角处有着细长的皱纹,满是风霜的痕迹,举手投足之间自有一股经年累月的威严。 他听到脚步声,头也未抬。 “来了。” 还未待李临舟行礼,李景便先一步出声。 身旁几位穿官袍的官员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奏章,向太子拱手行礼。 李临舟虽为储君,但对官员们一向是有几分尊重,一一还礼。 言语温和,举止有度。 李临舟将视线停留在李景身上,声音柔和:“我听闻阿耶连早膳都未曾用过,儿不知是出了何事,可无论何时,儿都希望阿耶万事以龙体安康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