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行差踏错一步,何至于会与人结仇。 况且今日这一事,书中也并未有记载,显然不是冲着原本的公主来的,目标而是池霜本人。 池霜想不通,索性不再去想。然她此刻并不是害怕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反而生出一种挫败感。 居然能中这种小伎俩,实在是太过没用。 她在心中暗暗骂了自己一句,瑟缩在一角,正欲闭上眼睛休息,一旁的内室中倏然传来了一阵低语声。 池霜心中一惊,下意识地起身抬脚便想离开,却听见一阵脚步声,接着一道低沉冰冷的声音,没有丝毫的起伏。 “谁?” 这声音…… 烛火晃动,池霜余光瞥见身后出现了一道影子,如芒刺在背,她杏眸微怔,身体微僵,转过身与他对望,眼波流转,撞进一双深邃如寒潭的眸子中,又有着震惊,愤怒,她倒吸一口冷气,下意识指节用力到发白。 …… 池霜穿进这本名叫《信德帝生平》的书中,她不是那与书中男主李临舟有着刻苦铭心爱情的女主,而是成为了一个名不经传的小角色。 最重要的是,李临舟和池霜有着深仇大恨。 在书中,皇帝李景那时只是世代镇守太原府的一位将军,燕末帝忌惮李景的势力,要李景将年幼的李临舟送来长安作为质子。 而书中与池霜同名的大燕公主,受尽宠爱,性情骄纵恣意,出门皆有几十侍卫簇拥开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根本看不起这个质子,时常欺负、刁难他,命宫人侍卫不准给他好脸色。李临舟作为嫡子,在李家也是众星捧月,到了皇宫以后吃得是糠咽菜,睡得是茅草屋,连宦官都敢爬到他头上去,作威作福。 这天差地别的待遇,如何能忍? 他隐忍克制,表面恭顺,实则心里已经对大燕公主恨之入骨,恨不得啖其肉,饮其血,方能解恨。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了四年前。 自古以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中原板荡,神州陆沉,异族铁蹄践踏着这昔日繁华的中原大陆,以致国家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各地狼烟四起,频频爆发动乱,世家贵族野心勃勃,门阀氏族势力渐渐与皇族分庭抗礼。 平卢、范阳和河东三镇节度使,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在范阳起兵,披甲率众攻打大燕,将整个河北道变为自己的势力,河北当地县令或是开门投降,或是被生擒杀害。燕军与其战,换来的是一座座城池接连失守的消息,以致军心涣散,不战自溃,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烽火连天,战火纷飞。 在攻下大燕藩属国吐谷浑、北接大燕河西陇右后的周边吐蕃趁中原大乱,朝廷调遣河西、陇右、西域等地的精锐驰援之时乘虚而入,夺取河西走廊,将大燕与西域的联系断开,力压大燕。后陇右道、河西道节度使相继战死,吐蕃占领河陇、西域两地,将秦州、渭州等在内陇右十八州、安西四镇和北庭都护府收入囊中。 吐蕃大军大军压境,长驱直入,迅速攻打泾州,而泾州刺史不仅放弃抵抗,甚至当起了带路人,在他的带领下,敌军深入关中,一路上顺风顺水,直逼长安。 李景派出精锐部队暗暗将儿子救出,顺应天意,招兵买马,揭竿而起,率李家部下起义,打着救亡图存的名义,聚五十万之众组建魏军,挥师朝着帝都长安靠拢。李临舟骁勇善战,每每打仗必是先锋,带着所向披靡的魏军打了几场小胜仗。群雄逐鹿,魏军很快便从一团乱局中崭露头角,脱颖而出,兵力也日渐强盛,达到了百万之数,最后在连续两个月的鏖战中击退了吐蕃大军,平定中原。 军队入主长安后,百姓夹道欢迎,李景又采用安抚、镇压两种方式安置因战乱和自然灾害流离失所的流民,建立仓储,开仓放粮赈灾,废除暴征暴敛法令,减轻徭役,魏军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在当地威信赫赫。 文武百官,世家贵族纷纷上疏请求李景称帝,推让一番后,李景择吉日举办登基大典,建立大魏,立李临舟为太子。 …… 李景登基之后,为了彰显自己的仁德和安抚忠于大燕的旧臣百姓,将大燕公主收为养女,予她公主尊荣,百般呵护,让李临舟无法下手。 而这愈发使李临舟怀恨在心,频频暗地里派出杀手,欲将公主碎尸万段,却次次未能得逞。在登基之后,亲自追击千里,欲将逃去崖州的公主抓回,公主心知自己若是落入李临舟手中必然万劫不复,毅然选择命殒江水。 这最后死去的一幕,也成了池霜的噩梦,梦中女子的脸也和自己的重合,仿佛身临其境般,常常在她脑海中一遍一遍浮起。 池霜是内乱一年前大燕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