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蠢蠢欲动
魏驹必须承认一点,自从智瑶接手智氏的管理权之后,智氏到底在干什么,又是在图谋什么,着实是越来越令人看不懂了。 只是进行扩张的话,其实并没有那么难懂,无非就是谋求更多的城邑以及人口,用来壮大家族罢了。 很多家族都会扩张,再寻求获得更高的政治地位,一旦政治地位足够高则是增加家族的底蕴。 类似的轨迹对每一个家族都适用,几乎都是相同的套路。 魏驹之所以闹不懂智瑶到底想做什么,纯粹就是智氏越来越不在乎“元戎”带来的权柄,仅是这点就让大多数人觉得陌生。 “家族强大会让其他人不敢与之争锋,完全不在于权柄……,是不是也就不在乎国家变得怎么样呢?”魏驹这样思考着。 真的,魏驹想了很久,怎么都想不明白智氏为什么会削弱“元戎”的权柄。 屁股坐在什么位置上,再怎么混账都要顾虑那个位置产生的影响,进而再影响到自己吧? 理智的人从来都会去维护位置带来的权威,那么做等于是维护到手的利益,只有傻子和另有图谋的人才会完全无视掉位置赋予的权柄。 魏驹并不认为智瑶是个傻子,谁将智瑶看作傻子,自己才会是真正的傻子。 “智氏到底在做什么,想做什么啊?”魏驹思考了无数次,想不出答案,或者想到了正确答案觉得太惊世骇俗,自己又放弃了那个正确的答案。 化家为国? 不管是赵毋恤篡了代国,还是田氏搞复立陈国,过程和轨迹都有自己的一套,无法生搬硬套在智氏身上。 魏驹想得太入神,精神恍惚间看到了智瑶那张脸,控制不住问道:“瑶究竟欲意何为?” 一个人在思考大概能从表情看得出来。这个人到底在想什么,想猜测只有从近期发生的事件去进行猜测了。 莫名的,智瑶知道魏驹在问什么,回答也不会给予真实答案。 “唯晋图强罢了。”智瑶说道。 这个答案怎么样? 如果没有各自划分扩张方向,作为“元戎”的智申再抓权一些,会显得更有说服力一些。 智瑶干脆问道:“若无如今此般,智、魏、韩可能相处?” 晋国中了一个魔咒,卿位家族每隔上一段时间就会爆发冲突,很多次演变成了内战。每每晋国的卿位家族爆发内战,战事规模上面屡屡比国战还要大。 曾经的栾书说过,只要卿位家族能够合作,晋国就能轻易摘取中原霸主的桂冠,可惜的是卿位家族互相之间利益纠葛太多,不可能保持时间太久的友好。 后面,士燮认为晋国不能够将外部最大也是最有威胁的敌人彻底压制下去,要不然失去了外部威胁的晋国必然会发生内乱。 道理谁不懂?不过是懂了之后,能不能去做到而已。 绝大多数时候不是大家不懂,纯粹就是谁都想占便宜,又是谁都不想吃亏。 “是啊!如果不把注意力和扩张选择放在国外,魏氏只能跟韩氏结盟,进而刺激到智氏,国内就将陷入对抗,一点小小的冲突都可能突然变成大规模内战。”魏驹必须承认这一点。 那些是他们这些家主都不能控制的事情,一切只因为哪怕是他们都无法放弃对利益的追逐,退了一次只会让对方变得更强大,一次次之后就将毫无抵抗之力了。 魏驹再跟智瑶聊了一些其它的事情,随后没有讲出本来的来意,选择进行了告辞。 这一次,魏驹过来其实是想跟智瑶商讨合作对付郑国的可能性,后面醒悟到不能自曝其短。 智氏已经成功吞并了除东莱之外的齐国大部分疆域,陈国也没有挡住智氏继续扩张的可能性,不出意外最多再过上五年就没有什么陈国了。 魏氏对付郑国的行动并不顺利,仅仅是“新郑”就能够牢牢挡住魏氏的南侵,不把“新郑”拿下也就没有可能吞并掉郑国。 “也许……,我应该不计伤亡攻克‘新郑’,再拖下去……”魏驹在战车上精神恍惚,差点没有被一个颠簸给甩下去。 郑国的“新郑”是一座坚城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到底有多么难打,只有真正实施攻打才会知道。 除了“新郑”不好打之外,郑国再怎么衰弱,底子其实还是比较厚的。 这么说吧,经过一再削弱的郑国,他们的总人口还是约有一百三十万,集中到南部与东部之后,生产力非但没有下降,还出现了一种上升趋势。 那个是人口集中,便于调配劳动力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再来也是足够的危机感在鞭策郑人卖力劳作。 晋国的智氏还教了郑国君臣一个乖,搞得郑国开始尝试大批抽调青壮入伍训练,一旦被逼急了的话,不看质量看数量为前提,拉出十五万军队应该能做到? 以灭国为目标去开战?郑国君臣意识到爆发的是一场灭国战争,他们怎么可能不用心去打,形势越加不妙就会变得越加疯狂,拉着普通人一块当柴火烧是迟早的做法。 要不然,怎么说胜利容易,灭国之战难打呢? 正是因为一旦让某国知道自己面临生死存亡,他们很大概率会抛掉一切内部矛盾,转而一致对外啊! “魏氏接下了一定会尽全力攻打郑国?”智瑶正在看相关情报。 不止是魏氏的情报,他们的情报太简单,大多是围绕着跟郑国博弈,再加上跟楚国和宋国的邦交。 其中,楚国的邦交还是智氏帮忙牵线。 对魏氏来说比较郁闷的地方在于,楚国的新令尹白公胜将所有注意力转到国内的平叛,等于说短期内不可能跟魏氏有太多的互动。 “魏氏应该有心思跟楚国平分郑国?现在楚国那样,魏氏应该庆幸的是提议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