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5 《三十六计》第六套 败战计
初的‘匈奴王冒顿智威东胡国’,都是‘欲擒先纵’之计的妙用,终将对手杀个片甲不留。由此可见,行使此计必须有过人的忍耐力,不惜牺牲的决心,表面上做得干脆利落,骨子里却要磨刀霍霍!”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 “这辞意思是说:用极类似的东西去迷惑敌人,使敌人懵懂上当。 诗经有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瑶琼,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这是人与人之间礼尚往来的情感表达,并无恶意存在。若施诸于利害相争的计策上,却恰恰相反,这句话应改为‘投彼以木瓜,定要报我以瑶琼,不报,取之,文取不得,武夺之。’这就是‘抛砖引玉’的最实际解释,其手段是钓鱼方式,目的在于以小易大。人都是自私的,英雄又是自私中最自利的人物。他们说的最慷慨,做的最小器;嘴边最漂亮,心里最肮脏。他们时时刻刻计较个人利害得失,打着如意小算盘,经常施小恩小惠,博取同情,其企图无非借此攫取更大利益;装出一副悲天悯人的脸孔,实际是猫哭耗子的假慈悲。 ‘抛砖’,就是利用人类贪小便宜的弱点,先给予一点甜头,诱人上当,慢慢地把‘玉’引过来。好比钓大鱼一样,牺牲一条蚯蚓,钓上一条大鲤鱼。表面看来,的确是‘钓者负鱼,鱼无负于钓’;实际上说假如钓者不负鱼,那宴席上何来红烧或清蒸鲤鱼的美肴罗列眼前?换句话说,自古以来,哪个英雄不辜负人民?哪个豪杰不是把人民的血泪制成山珍海味、坐地分肥?不管是道貌岸然,浅尝细嚼;或是用白布蒙着青面燎牙,抿嘴偷笑,这筵席从夏禹的嫡子长孙一直摆到现在,几千年来,无一不是以百姓为鱼肉,民脂为酱油。其中以曹操说得最坦率直爽,他说‘宁我负人,莫人负我’。这是一个很好的暗示和说明,英雄毕竟是英雄,所见莫不如此,所为也脱不了这个负我的范围。此计使用范围最广,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小施小效,大施大效。用之于民间,可以金钱换美女;用之于官场,一张银票可以弄得一个爵位;商家用之可以财源滚滚;政治家用之,以一句美丽的谎言,可以骗得群众的拥护;军事家用二千两黄金或是五千两银子就能买到敌军的一个要塞司令官倒伐!这些无不是钱惹的祸!无不是‘抛砖引玉’之计的绝世真功! 汉初高祖刘邦初定天下之际,内忧不已,外患频频;匈奴犯边,防不胜防,尤其受过冒顿的‘白登之围’之后,更加忧虑,便召关内侯刘敬商议边防。结果,刘敬运用‘李代桃僵’和‘抛砖引玉’之计劝高祖选一位宫中美女冒充公主远嫁匈奴王冒顿予以和亲,化敌为友;汉番代代联姻,世世相好,和平共处了几百年,直至王昭君下稼(嫁)匈奴之后,还继续下去。这是一个典型的实例。 由此可知,‘抛砖引玉’这一计,在于啃吃小亏,所谓‘小亏不吃,大亏随来’,终必因小失大。不过说到战国时‘魏将芒卯摆计愚赵王’根本连一块砖都不用投,凭几句话就骗到了‘玉’,可说是已把这一计策运用得出神化境之地。再说到唐太宗时的御史萧翼智赚辩才老和尚的‘兰亭贴’的故事,更滑稽天下,气死辩才,萧翼升级。唐太宗高兴之余,还赏赐了辩才财帛,加建三级宝塔。但这又有何用?辩才失去‘兰亭贴’这一宝迹,打击太大,忧郁成病,年余便归向西方净土。值当得么?钱财宝物不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么?然而,唐太宗死时,兰亭贴做了陪葬品长埋地下。从此,兰亭贴真迹永不在人间。如果掘开这老李的墓,也许真迹就会再现于世!”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这段辞意是:摧毁敌人的主力,抓住它的首领,就可以瓦解它的整体力量。好比龙出大海到陆地作战,面临绝境一样。 ‘擒贼擒王’这句话,出自杜甫诗: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意思是说:如果用在做事方面的,须扼要的从根本上去下功夫;但用在勾心斗角的计策上,则说是在决斗的时候,要把攻击重心对付敌方首领或其指挥部,只要能把其首脑人击倒,就会使其组织变成群龙无首,乱了步伐,象倒泻箩蟹。所谓首领,是指握有实际大权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人物,没有这种条件的,不管他的地位多高也没有用。象三国时那位昏庸透顶只知喝玩女人的后主刘阿斗,要来有什么用?弄到手反要蚀米饭钱,增加负担,杀了他却好了西蜀!反不如他属下的诸葛亮,身系国家安危,一直成为敌国的妒忌对象。 俗话说的‘打蛇打七寸’,是说在打蛇的时候要朝它的要害处下手,一棒致它死命,如不击中其要害,则蛇会随棍而上,必致反噬一口。首领,是一个组织的团结核心,是集体行动中的一个枢纽,能‘擒王’,即可捣乱其组织,破坏其活动系统,起码会使得它的内部发生变化。‘擒王’的方法很多,千变万化,不管是力取或智算,在‘求达目的’的原则之下,自然是‘不择手段’,既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