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人生流浪 > 745、北平太守“飞将军李广”

745、北平太守“飞将军李广”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745、北平太守“飞将军李广”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经过两天两夜的快马行进,“无极侍卫”“三猫”耶无害终于跨过黄河,穿过兰州,过榆中、定西、渭源、陇西,来到了他五年前就已羡慕已久的地方——天水。这已经是九月十四日清晨。

就曾是这个地方,他为自己起了一个慕容天水的别名。无非是在表明他内心的志向爱好,就是向往爱慕天下山水而已。只是当时,他已经知道京城长安有一位号称“京师第一枪”的官方武林高手已取名为慕容山水,所以他才取名为慕容天水。不然,他取别名为慕容山水同样也是可以铭志。但是巧合得很,此地地名为天水,而天水已含有天下山水之意,他取别名为慕容天水则更是合时合地。

所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五年前,耶无害就在这天水圣地留下了慕容天水的别名。如今他又来到昔别故地,虽说不是故地重游,但他还是放慢了脚步,聆听着城街之上的风土人情。连日来的烽火行进、唇枪舌战、拼杀突围,已使他口干舌燥、浑身疲乏无力。“既来之,则安之”,到这天水圣地,他是应该好好安歇一顿。

慢慢走在人群之中,慕容天水依稀还记得这天水城内外的几座古迹名胜,就是在五年前他曾经游历过的好地方。这几处好地方,也曾让他渡过一段段美好的时光。

李广墓,在今甘肃省天水市南1公里的南山麓石马坪。封土高约两米,墓刻“汉将军李广墓”,据传是李广将军的衣冠冢,葬有宝剑衣物。墓前有石兽石马,造型生动别致,故得石马坪之名。

李广(?~前119年)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生于天水,善于骑马射箭,勇猛无比,很有才气,乃西汉名将。汉文帝时,因为讨伐匈奴有功,封散骑常侍;武帝时,任北平太守。他参加反击匈奴贵族攻掠的战争,转战朔漠四十余年,历经七十余战,屡建奇功,匈奴人称之为飞将军。

司马迁的《史记·李将军传》说:“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所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说的也是李广李将军。其箭法之好,曾留下“射虎石”的美名,更曾箭杀真正的恶虎!

据司马迁的史传所载,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广军败被擒。匈奴见广伤病,遂于两马间设绳网,使广卧网中。行十余里,广佯装死去,窥见其傍有一胡儿(匈奴少年)骑的是匹快马,乃腾跃而上,推堕胡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归汉。匈奴数百骑追之,广引弓射杀追骑若干,终于脱险。

由此可见,飞将军斯人于败军之际,尚且神勇如此,而当其大捷之时,英武又该当如何?可想而知!司马迁将此事写入史传,可谓善传英雄之神。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所写的“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写的也正是这个历史片断。但令人为此英雄哀惋叹息的是,在元狩四年(前119年),李广随大将卫青攻匈奴,以失道被责,自杀。

一代英雄武将,最终直落个壮烈英魂,岂不令人为之惋惜?也难怪大唐边塞诗人高适所作《燕歌行》末句感叹曰:“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飞将军李广墓

李广墓在甘肃天水,是当年北击匈奴的边疆,也是伏曦的故里。刚到天水时,并不知道李广墓在这儿,后来看到城市简介,才决定去一趟。来都来了,岂能不瞻仰一下大侠名剑的遗迹?

甘肃的景色有个特点,就是缺水,全是黄土旱地,无论是塬子上的小镇还是处在峡谷里的城市,居民都有接天上雨水的习惯,不然生活用水不够的。之所以叫天水之名,就是“羡慕天上之水”之意。河川里只留下千百年来一道道洪水冲刷的痕迹,残留在谷底沟壑里的只有涓涓细流,孱弱地流淌在干涸河床上,却怎么也无法填补整体上的枯竭。风一吹,扑面而来的漫天的黄土,弥散于你周围每一寸空间,让路人透不过气来。缺水以至杂草都长不到一个春秋,不要提树了。到处都是裸露的黄土,皱巴巴的像枯裂的皮肤。干硬的土块,岩石般地矗立在山颠,那份苍凉在远古时就已经凝成,只是岁月依然在不停地在上面肆意琢刻着。一眼望去,整个高原没有突兀的山峰,原上裂开的一道道巨大的沟谷,就是城市所在,因为水往往积在低处,天水就在一片水比较多的狭长谷地。渭水河流过整个城市,与四川不同的是那里因为找不到不平地,才把城市建在谷地,这是因为需要水。

天水还是很热闹的,伏曦庙就坐落在闹市区的一个小巷深处,如今成了天水市博物馆,因年代太久远,除了那个八卦图,已看不出有什么与伏曦有联系的物件,只能作为凭吊古人的一个场所。

在现代的城市寻找古人的踪迹,显得有些迷茫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