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秦始皇真不是我爹? > 第22章 第 22 章

第22章 第 22 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泥泞,速度才降下来。 也就是在这一刻,张婴敏锐地发现不远处的丛林里,有五六个里民正死死地盯着他。 在察觉到他的目光后,那些人的视线陡然变得炙热,有的在疯狂挥舞手臂,有的在连连作揖。 张婴:…… 说真的,他被吓到了。 要不是大白天,他还以为是撞了鬼。 张婴犹豫了下,刚准备询问抱着的章母。 就见章母脸色一变,眼底闪过一抹不耻,很快道:“小福星,目的地不远了,要加快速度了。” “啊?” 下一秒,他再次感受被一阵阵的狂风刮脸的滋味。 将之前看到的奇怪里民们给忘了。 …… …… 长安乡,东区。 “又退回来?章家那老货居然这么嘴硬!你这让我如何和胡亥公子交代!” 熊公子抱胸站在粮仓前,来回踱步,表情阴沉得可以滴下墨水,“你们这群竖子!废物!是想被丢去洗如厕吗?” “郎君息怒,郎君息怒。” 身着灰色麻衣的男子灰头土脸地站着。 “唤我郎君?” 熊公子脸色一变,表情越发阴沉,“我已过继成为三房嗣子,有继承权,可养士子门客,你该唤我公子!” “是是,熊公子!” 麻衣男子见熊公子表情越发不善,连忙抛出刚得到的情报,“隔壁婴公……婴那小子,除踏锥外又有新的动静,拿豆腐渣喂牛羊。” “哦?” 熊公子眼眸一眯,语速很快地说道,“此话当真?” “是真的!我去西南区送粟米的时候,那些人虽然藏着掖着,但老奴从小养羊,草料味一闻就不对劲。再旁敲侧击几句,便从小儿嘴里套出话来,说张婴又用上炼丹炉,这回是用豆腐渣喂养牛、羊。” “你还会旁敲侧击?” 熊公子一脸不屑,显然没将麻衣男子放在眼里,但他却对动了炼丹炉的张婴很重视。 只能说在秦朝,这个尚且崇尚巫祝,敬仰神灵的世道。 与张婴猜测的截然想法。 书读得越多的人,反而更容易相信一些玄之又玄的东西。 “豆腐渣,喂牛、羊。” 熊公子来回在屋里走了一圈,最后拍板道,“我们也拿去喂牛、羊。不过不能打张婴的旗号,就说是我们发明的!” “啊,什么?!”麻衣男子震惊抬头。 “怎的?有何不可?” 熊公子冷笑一声,“我们一日日都待在官府处,你可曾见过张婴,见过他身边人来官府上报、登记过踏锥?既然没来登记,那就是无主之物……” 麻衣男子神色紧张,连连摇头,劝道:“可踏锥之事,功勋士卒皆可作证,动不得啊。” “所以先拿这个豆腐渣试试。说不定,嘿嘿嘿……还能捞个爵位。” 熊公子越想越兴奋,秦有两种授爵制度,一方面是军功制爵位。 还有一种是授爵,比如农户们种地表现得特别好,商鞅定下“纳粟千石,拜爵一级。”又或是工师工匠发明出对农业有突出贡献的器物,也可能被上面赐爵。 “可,可是……” 麻衣男子很先说,授予的爵位,被戏称为民爵。 若要在世家、官场上混,内行人都不怎么认可。 但他想到熊公子死活不愿去服兵役的行为,把这话给咽回去。 麻衣男子又补充道:“熊公子,昨日胡亥公子还送来了一份赵内侍书写的竹简。上面说,让我们分发粟米时,先分化西南区的老秦人,利诱那一批死了父兄的寡母幼儿,之后再利诱家境最差的,然后再……” “好了好了!我在这干得好好的,凭什么让个老货来摘桃子。” 熊公子不耐烦地挥挥手,“哼,西南区偷偷来领粟米的农妇小子,少说也有十来个,日后会慢慢变多,还用得着他临门一脚地出主意?把赵内侍的竹简给我扔了,你先把豆腐渣的事弄好。” “啊?可竹简后面还有……” “啊什么啊!现在,立刻,马上告诉里正,里监门,要求所有里民都用豆腐渣喂养牛、羊!就说是我发现,我说的!快!快!快!” “……嗯,熊公子!” 其实熊公子不用担心消息传播速度慢。 东区拢共也就八十户人口,差不多住在一个里巷、 他前脚说完,后脚该知道的不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 数十名里巷妇人聚到里监门那,七嘴八舌地问这个豆渣到底靠不靠谱,能不能给牛、羊吃。 里监门一开始只夸熊公子,说他如何聪慧厉害,发明了豆腐渣新吃法。 但说了半天,里民们都不买账。 里监门没得办法,才偷偷指着西南方向说,是小福星主张用这东西喂养牛、羊。 但这话必须保密,不能让那边得知。 其他农户们这才安静下来,面面相觑。 她们倒是信任张婴,毕竟豆腐、踏锥的效果摆在这里,鹤立鸡群。 但喂养牛羊,尤其牛的存在很是不一样。 秦朝为保护耕牛特意出台数条相关律令。 若这耕牛吃豆渣吃坏了肚子,受了伤,他们不光会被罚钱,还可能遭受城旦的惩罚。 况且看里监门的意思,这事还是瞒着张婴做的,信任度直线下降。 “你们都收了熊公子的恩惠,都来粮仓领过粟米,熊公子的意思是,这关乎到以后还有没有粟米。好好考虑。” 里监门懒得在费口舌,说到这又指着另外一小撮小团体,“不过你们这几个,平日领了三倍有余的粟米,跑不了的。不用我再多说吧!” 他最后放下一句狠话,起身离开。 东区妇人们彼此愁眉苦脸,粟米和羊,难以抉择。 但她们看向另外一小撮被里监门点名的七八个人时,眼底闪烁着怜悯和幸灾乐祸。 这几人来自隔壁西南区里巷。 也不知是心虚,还是因粟米领得多,平时与她们说话声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