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逐出东宫后我扶二皇子登基了 > 第 210 章

第 210 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襄国是本朝立国最久的边国之一。初代襄王是开国之君的亲弟,辅佐兄长平定天下,立下赫赫战功,开国后被封为亲王,坐拥一万亲卫,扼守通衢重镇,世袭罔替为国家永镇边疆。初封之时,襄国共有五郡三十六县,初代襄王就藩之后大举开疆拓土,所得蛮夷之地尽数并入襄国,疆域最广之时,天下共五十四郡,其九郡在襄国。

初代襄王过世后,子孙皆不肖,历代以来自封地中陆续分出彭国、薛国,并十余县,封地渐渐减少。到了先帝之时,襄国只余三郡十八县。二十年前,末代襄王获罪,被先帝夺爵赐死,子孙废为庶人,国除。

襄国地处要冲,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乃是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的八郡通衢,曾经驿路四通八达,运河漕运繁忙,商贾云集、经济发达、百姓富庶、武备强盛。然而,二十年前卢奴举兵进犯,时任襄王孟坚不能守,弃城而逃,襄国惨遭兵祸荼毒,军民死伤惨重,商路也因此断绝,襄国从此一蹶不振,再不复原本的富庶盛景。

襄国官员职位,也自此从人人艳羡的肥缺变成了贫瘠苦缺,只有考绩不佳的庸官或受人排挤的官员才会出任。连着几任州郡主官颟顸无能,官场吏风每况愈下,肯做实事的人越来越少,混日子的人越来越多,公共管理日渐废弛,运河淤塞、驿路败落,民生越发凋敝不堪。

这次洪灾发生以来,晁平以王府长史身份调度郡县官员救灾赈济,然而一查之下才发现,襄国境内各级国库皆十分空虚,不少州县多年流摊亏空甚巨,未被洪水冲垮的惠民仓所存储粮陈腐霉变、不堪食用,举襄国一国之力,竟然无力赈灾,无力济民。

晁平费了偌大力气,威逼利诱各种手段全用上了,才勉强指挥着上下官员加固河堤、转移灾民,把洪灾渡了过去,然而后续如何安置流民、恢复生产、灾后重建头绪纷杂,特别是粮食告急,半月之内如不解决,恐怕就会开始出现饿殍。

“襄州、临州、嘉州三郡刺史是谁,为官如何?”孟湉听晁平讲完襄国近况,却没像他想象的那样第一时间安排灾后赈济的事,而是问起了襄国的官员情况。

晁平不假思索地答道:“襄州刺史庞廷章年老颟顸,从不理事,将一概公务尽委幕僚之手。临州刺史吴亮庸碌无能,对各府县调度不灵。嘉州刺史孙敏翀倒是年富力强,但即将满任,精力全用在到处找门路为下一任求个好缺上了,十天倒有八天不在衙门里。”

说到这里,廖缪缪插了一句:“你道那个庞廷章颟顸到什么程度?有一次我跟晁长史去襄州衙门找他商议救灾的事,结果等了半天没见着人,门房说庞刺史约着诗友登富平山作诗去了!后来出来一个什么韩先生,说是替庞刺史主事的,我们说着一半,我突然觉得坐垫下面有什么硌着腿,忍不住抽出来一看,你猜怎么着?”她看向李善用,嗤地一笑,“居然是半年前的一封公文,信封都没拆,封皮上还写着个‘急’字。”

李善用:“……”

孟湉立即怒了,骂道:“这样的人也配做官?连父皇都每日勤政不辍呢!国家三年一次抡才大典,抡的就是这种‘人才’?我襄国俸禄不养闲人,等我上奏朝廷,把这些人统统罢黜了,让他们自己回家享清福去!”

晁平见孟湉这样说,立即皱起眉头。

他来襄国前,特意登门向韩右相求教过,知道这位二皇子是皇上宠溺长大的,极为蛮横骄矜,却也没料到竟能蛮横到如此地步。虽然襄国官场吏风败坏,上上下下没几个可用之人,但好歹还能勉力调动。若是襄王当真将所有官员统统罢黜了,一时之间哪有那么多合适的人手可供补充?到时候州县衙门无人,他一个人两只手,还能找谁措办救灾之事?

他想要劝谏,又摸不准孟湉的脾气,只恐万一触怒,事情反而更不好办了。

晁平正暗自思索对策之时,忽听一个沉静温柔的女声响起。

不比初来乍到的晁平,李善用早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就已摸透了对付孟湉的办法,她在襄府长史面前给足了孟湉面子,放柔了声音,温言劝道:“殿下所言甚是,襄国吏风很该整肃,不过眼下正值大灾之后,殿下看是否当以赈济灾民、安置流民为要?”

晁平见她肯开口帮忙,连忙附和道:“王妃所言甚是,还望殿下三思。”

孟湉生长宫中,跟随父皇见过的官员都是朝中大员,或是优中选优的年轻能臣,就认为国家官员都该是这样勤奋有能力的干员。如庞廷章这样的昏官庸臣,他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乍一听闻这样的行径,便觉十分愤慨。不过,他自知没有治国经验,因此十分尊重晁平的意见,见两人这样说,便不说话了。

晁平松了口气,第一次将目光投向李善用。听说襄王新娶的王妃名义上是承恩公的孙女,其实只是一名自幼入宫的女官,心里便已存了三分偏见,当她是那等魅惑人心的轻浮女子,用了什么不光彩的手段才迷惑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