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林娶妇,王家女出嫁
也不担心了,喜事上一院子的人,哪个不得招呼到?小刘氏即使难过,也得得了清净才成。 史湘云一家子也到了,巧姐儿上前招呼了,史湘云把红给了小刘氏,也不进屋去,直接进了厨房跟平儿一起忙活。厨房的事情,虽然有厨子团队,自家还是要有人照应到。 巧姐儿带着湘云的两个继子,让他们去厢房里找小宝玩儿。 小宝今日穿了一身新衣服,却是农家里常用的细棉布。这也是为了不打人眼,省的村里人问东问西。 巧姐儿又嘱咐了一遍王林两个,带着小宝玩儿是玩儿,却要盯着些,人多总怕有疏漏,总要护着些。 王林两个做了一年多的小宝伴读,实际上既是玩伴儿的角色,也带着保护小宝的责任。如今不比平常,这两个最是知道。 巧姐儿在出屋,跟着小刘氏几人把妇人们迎进老屋,端着瓜子盘子,招呼着让大伙吃着。 见到有那窝在她娘旁边儿孩儿,拿过糖袋子,抓一把装在孩子衣兜里,还温声叮嘱着,“等会儿开席,还有京里厨子的手艺,多吃些,这糖回头和小伙伴儿慢慢吃。” 妇人们见王家的小媳妇,每个孩子的衣兜里都给装了一大把糖,心里是高兴的。 如今的平安村大部分人家都跟着王狗儿家种木耳,家里孩子也能吃到些零嘴儿。 只是见巧姐儿做派,心里痛快,这是真心待客呢,可不像村里别的办事儿人家,准备那点东西,还藏着掖着的,就怕孩子们抓挠。 待巧姐儿出了屋,妇人们对着小刘氏夸起巧姐儿来,小刘氏心里才好过了些,直言,“我这媳妇就是自家的姑娘一般的,又乖巧懂事,还孝顺听话。自打她来,那才多大的孩子?我那几个小的,我就不操心了。” 正说话间,赵子林的迎亲队伍就近了王家跟前儿,妇人们在屋子也听见了吹吹打打的声音。 巧姐儿看见板儿在外面把鞭炮点着了,屋里的孩子也不再赖着娘了,都跑出去看热闹了。 青姐儿拽着身边儿巧姐儿的手,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意,“嫂嫂,我这的要走了。” 这句话弄得巧姐儿也心里酸涩起来,原来自己以为明白的道理,其实只知其表,这会儿妹妹远嫁的担忧,就是巧姐儿这个看得开的,都心里揪揪的难受。 她还是温声安慰青姐儿,“没事儿,三天后我做好你爱吃的鱼肉饺子等着你。只是记得,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且得收着性子。小心谨慎,到哪儿去都不吃亏。” 青姐儿应了,巧姐儿也不去看外面的热闹,又嘱咐了青姐儿两句。 小刘氏进了屋,听见姑嫂两的对话,点点头,“巧姐儿说的是呢,如此为娘的倒不用嘱咐什么了。” 赵子林人已经到了老屋门口喊着门,王狗儿早在他们来,就进了屋里,坐在堂屋椅子上等着。屋里的乡邻们拦门,一番刁难总是难免的。 “爹啊,娘啊,开门啊,我来接我娘子。”赵子林一遍遍喊着。 满屋子的人都笑了,巧姐儿也推推青姐儿,“这一声声叫的热乎。” 青姐儿红着脸儿,笑骂了一句,“也忒不嫌害臊了。” 最后还是王狗儿示意,几个婶子打开门来。 赵子林倒是乖觉,嘴里叫人叫的热情,手里打着揖,又示意旁边儿的本家兄弟给几位堵在门口的婶子们一人一个红包儿。 王狗儿家请的喜婆,高声喊着,“岳父母上座吧,还有孩子的姥姥。” 巧姐儿给青姐儿蒙上盖头,温声道,“嫂子牵着你去正堂,给爹娘磕完头,回头你哥哥背你上喜车,再由你三个兄弟一起给你送嫁。压车的位置,还是小宝的。” 青姐儿笑道,“小宝多大了,还押车?” 巧姐儿也笑,“可是了,这位置给别人,他是不干的。” 老刘氏早在小红的搀扶下去了堂屋,巧姐儿也没时间再和青姐儿说话儿了,牵起青姐儿的手,姑嫂两个就挪步到正厅。 赵子林看见一身红的青姐儿,心就觉得终究落了地儿。 喜婆上前,先是把手里的红绸带一端递给塞到青姐儿手里,一头又递给赵子林,“新郎且牵着,这一牵啊,就是一辈子了。” 巧姐儿让开地方,赵子林收着红绸带的长度,引着青姐儿先给老刘氏磕了头。 老刘氏只嗯了一声儿,就没再说话。盖头下的青姐儿,咬着嘴唇,姥姥的声音不同以往。 一对儿新人又给小刘氏夫妻磕了头,赵子林嘴里说了几句保证的话儿。内容无非是将来咱们待青姐儿,咱们不会委屈了娶回去的娘子。 王狗儿板着脸儿,小刘氏强颜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