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离无不可,小人有自由
晚饭的时候,小刘氏当娘的人,就有些心不在焉起来。 白鹤书院在王狗儿嘴里是再没个不好的,只是到底儿子第一次去陌生地方,和陌生人生活在一处,这心里就七上八下。撑着心思吃饭,精神头却还是弱些。 老刘氏摇头,“春华啊,孩子大了,就跟那小燕儿,总得飞出去的。板儿还是个男孩儿,三个兄弟这还是出去的第一个。你要总是惦记,可是操那无用的心,活活要把自己累死了。” 小刘氏抬头看了一眼老娘,自嘲道,“可不是?孩子想要出息,不经历点历练怎么成?就是在外面儿遇见点不如意的,这也是应当。将来顶门立户过日月,什么势下什么活法儿,可不都得生受了?一点委屈受不得,就也不是咱们家的长子。” 老刘氏点头,“这话正经,孩子在家没受了屈,心里胆气就壮,外面人和事儿,又能伤其几分?” 巧姐儿听着,心里更是佩服老刘氏见解。 这姥姥一句话,就把一个家庭,一个母亲,之于一个孩子的影响,说得生动深刻。 厢房里没有板儿睡,小刘氏不放心两个八岁的小子夜里没个照顾的,就怕没有板儿照看,夜里起夜再磕了碰了摔了的。尤其小林,跟老天抢回一条命的孩子,家里人哪有不额外在意的? 饭后小刘氏就告诉两个儿子夜里在东屋和老刘氏睡,青姐儿去东院儿和巧姐儿睡去。 她想着这么安排,她夜里也能起来看看儿子。老刘氏是个睡觉沉的,脚步轻些,倒是不会吵着老娘。 王林和王竹两个,不约而同摇了头。 “娘,这个真不用,姥姥虽能给我们壮胆。只是我们俩也是可以自己睡的。晚上有月亮,院子里还有狗,尿桶在屋里,我会顾着弟弟。”王竹很有担当。 小刘氏满脸纠结,心里挣扎的厉害。老刘氏笑道,“好小子,有胆气,有担当。” 巧姐儿点点头,“自古男儿当自强,平日功夫可见没白练。”巧姐儿宽慰小刘氏,“伯娘,两个弟弟可以的。我们要相信他们,会把自己照顾好的。” 小刘氏心里千斤担放下大半,巧姐儿这两年来家折腾的这些事儿,让小刘氏在不知不觉中建立了对巧姐儿的信任,这信任感还很牢固。 嬷嬷,平儿春杏几人也是一阵劝,小刘氏再没想想到这多些人对自己家最小的一对儿孩子如此放心,心里才自轻松起来。嘴里嘟囔了一句,“好在那屋炕是在窗子对面儿,夜里不拉窗帘儿也不怕风,这倒是让我安心些。” 巧姐儿给小林两个同着小宝讲故事。这是三个小家伙一天里最快活的时候了。巧姐儿平日里多给他们讲一些英雄战场的故事,有时候也给他们讲一些带着人情世故的故事。 巧姐儿让几个孩子明白一句话,“读书万卷,不如路行万里。路行万里,不如阅人无数。”这世间,只有明白了自己和人心,心正品端,再行做事,否则那事儿多半是不得所盼着的果儿的。结的果子,也多半是苦果。 临睡前小刘氏又是好一番叮嘱,夜里扛不住心里的焦躁,左翻右翻跟烙在锅里的饼子一般。 王狗儿怕小刘氏半夜里起身去瞧儿子,没得多此一举。在他心里,自家的孩子是这村里最能为的孩子了。 一把把小刘氏捞进自己被子里,嘟囔了一句,“你这娘们心里就几个孩子,可也心疼心疼你家汉子我。” 小刘氏有些气恼,又推拒不过,架不住王狗儿一番哄劝,到底歇了起身去看儿子的心。 翌日,巧姐儿起的比往日里都早些。刚和平儿进了厨房烧火,青姐儿也睡眼惺忪堵在厨房门口,看着正开厢房门的小刘氏,“娘也真是的,小竹和小林肯定还睡着呢。” 平儿从灶头那儿抬起头,正看见小刘氏的后脑勺,也笑,“你娘昨晚上指不定起来几次呢。” 青姐儿笑回了一句,“这个倒没有,早起问姥姥了。姥姥说她昨晚听着动静儿可是没去厢房。”走到平儿身边儿,“平姨我却是不和你抢这烧火的活计了,我跟着巧姐姐蒸馒头。” 平儿往灶膛里添了一根柴,笑道,“我看行,你平姨我是个没出息不上进的,厨房里的活计,也不指望能干好别的,就这烧火一事看的明白,就满足了。” 说话间小刘氏满面笑容的从厢房里出来,来到厨房。 神态间都是一股子骄傲的劲儿,“我还担心呢,人家小哥俩儿正搂着睡的正香。我去了,两双小眼睛盯着我,看来以后是不用担心了。” 巧姐儿把发好的面给小刘氏看,“我就说伯娘是不用担心的,别看小竹和小林一般大,小竹却是一贯的有哥哥样儿的,平日里也是最能照顾弟弟的。” 巧姐儿一句话说得小刘氏心花怒放,早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