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章
现在茶厂大多采用机器摇青,只有手工制茶才会人工摇青。 三分钟后,倪婶从谈隽手里接过竹篱:“好了,这是第一道摇青。” 倪婶捻起一片叶子递给谈隽看:“看见没,这边有碰撞出来的一点茶汁。” 谈隽在茶叶边缘看到了一点汁液。 倪婶举着叶片继续道:“等静置一段时间,这些叶片边缘会发生一点颜色变化。” “再多摇两道,边缘的颜色就可以看得很清晰了,是一点黄红偏褐的颜色。” “第四次摇青后,颜色基本就成型了,叫绿叶红镶边,边缘是红褐色,中间依旧是黄绿色。” “这就是青茶跟其他茶叶不一样的地方。” 谈隽猜测应该是茶叶中的化合物发生了氧化反应。 事实的确如此,摇青过程中叶子不断碰撞颠簸,叶缘摩擦损伤细胞,会促使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产生有色物质,从而形成了青茶独有的“绿叶红镶边”。 “不过后面三道摇青要更快的速度跟更长的时间,你应该坚持不下来。” 倪婶笑着说:“明天早上你再跟着囡囡过来,我教你炒青。” 转头又问沈荼:“囡囡,明天早上你能帮你同学烧火吗?” 沈荼笑着回应:“当然。” 她本意就是让倪婶帮忙看着点,倪婶平日也很忙。 谈隽握了握方才摇青摇得有些僵的手指,视线瞥过桌上一叠已经包装好的茶。 “婶婶,这白茶怎么卖?” “同学,你知道这是白茶啊?”倪婶有些惊讶。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茶叶可能就分为绿茶跟红茶,得益于某师傅三件套的宣传,应该会再多一个茉莉花茶。 大多数人能够认出来放在桌上的是茶,但能准确说出是白茶的还是少的。 所以倪婶看向谈隽的目光就有些不一样了。 谈隽眼底含笑,点了点头,他虽然不爱喝茶,但是大多都认得。 “我跟着爷爷长大,他很爱喝茶,所以大多数茶我都认得。” “你这个小同学还真是蛮惊喜的。”倪婶越看越满意。 拿起已经打包好的茶叶,给他介绍:“这是秋白露,淮县的特产。” “不过这些不是用来卖的,是我自己留着招待人的。” 淮县的秋白露会有人来上门收购,要卖的部分早就出手了。 “你想要的话,婶婶送你一包。”倪婶笑道。 “不用了,婶婶。” 谈隽觉得自己爷爷应当会喜欢这里的白茶。 如果可以买的话,他会想拿上一包。 但既然是人家自留的,他就不好再开口了。 谈隽轻嗅满屋的花香,眉宇间有一点疑惑,但声音清朗,“我只是好奇。” 喝茶的人一般都听过这么两句话,一句是: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 原因是茶树经过春夏两季的采摘,新鲜茶叶中咖啡.碱的含量会逐渐降低,因此秋白茶的滋味就较春夏要温和许多。 另外一句则是:春水秋香。倒不是说春茶的茶香不及秋茶,而是两者各有所长。 春茶着重在滋味,鲜爽醇厚,回味绵长。 秋茶着重在香味,大多带有细腻的花香。 白茶制作工序并不复杂,不需要像青茶一样经过摇青,也不会像绿茶一样需要炒青,所以香气一般都比较淡,但倪婶这里的白茶竟然比他在茶馆见到的上好白茶还要香上一些。 “婶婶家的白茶好像格外香,不知道是不是多了什么特殊的工序?” 只要轻轻一嗅,就能闻到浓郁的花香气,谈隽觉得应该不是单纯的萎凋跟干燥。 “没有特殊的工序,主要是我们这里的土壤好。” “我们这的土壤里面有一种特殊的细菌,好像说可以促进什么芳香物质的形成。” “这样就导致我们这里生长出来的早秋茶特别好,特别香。” 倪婶有些得意,淮县虽说不算富裕,但茶叶是长得真正的好。 “婶婶好厉害,知道这么多。”谈隽由衷地说。 倪婶不好意思地笑了:“我可不知道,这些是囡囡告诉我的。” “还是读书好,我们哪知道这些,我们就知道做出来香,大家都喜欢。” 回头看向沈荼:“囡囡是不是?” 沈荼有些不好意思,倪婶夸得过了些,她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