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2.无结论的问题
平均律在后世必定有很重要的地位,令六姐都有了印象。而且后世西洋音乐必然较为显达,华夏音乐呢,仔细想想,就有一种不祥的感觉——按照六姐的习惯,只要知道发展方向,必然是不吝点拨引领的,这里居然毫无见解,只是示意民间搜罗人才自行发展,那甚至可以这样想,就是华夏音乐,在六姐那个世界的后来,或许是经历了接近断代的危机,已经式微到难以谈起发展了!
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变故,能让华夏音乐危殆至此。信王对此多少是有些嘀咕的,虽然可能性很小,但他倒宁可相信是六姐不太重视这些,前些年来也没腾出手,再看王肖乾和曹如,大概也都是这样的想法:对于六姐的来历,以及仙界后世的发展轨迹,他们虽然不像是一些考据派一样疯魔,但要说完全不好奇也不可能,从一些蛛丝马迹去推测未来,已经十分熟练,甚至不需言语过多交流,彼此看看,都能明白对方的想法了。
且先不说华夏可能遭遇的变故,只说音乐来看,那西洋的复调合奏,似乎就代表了器乐的将来,信王也不能不承认,这样的复奏听起来变化更多也更愉悦些,譬如说一段气势恢宏的复奏之后,忽然间来个独奏,这对比岂非一下就出来了?不过,既然十二平均律是端清世子在宇内首创,那就可以说明欧罗巴那里并没有类似的理论,他们的作曲应该也还在发展——信王忽然间不知为何也兴起了一股紧迫的感觉,认为华夏这里应当要奋起直追了,不论如何也要找一个作曲家来,把十二平均律的理论用一用,将华夏器乐的发展也提一提。不能在这个紧要的关头被欧罗巴流派给抛得太远了。
想要在竞争中获得先机,第一个是要看自己的速度,第二个就是要看对方的速度了,信王想了想那些数学且学不明白的乐师,按照敏朝这里的传统他还是比较轻视的——乐师是乐师,作曲家是作曲家,自古以来,华夏的大乐者基本都是端清世子这般,本身就是知名的文人墨客,有所兼才,所以他还是本能地比较关注欧罗巴过来的学者,因问曹如道,“大伴,这几年来,从欧罗巴来的红圈学者,有没有雅好音乐的?他们可是出了什么新曲子没有?这些人开方当还是不在话下的。”
说着,他扳起手指就计算了起来,“嗯,嘉立略,这个怕是最有名的,他我也曾见过几次,倒不像是爱好音乐的样子,对了,他是不是早大半年,就迁居到羊城港来,开始在买活大学上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