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哈尔滨
今天一早就出发了,坐了七个多小时高铁之后到达了哈尔滨。一路上的风景算是比较熟悉的北方风光,看到了不少植被、村庄、还有玉米地,地势大都平摊,没多少山。看到了辽河,没有我想象中的宽,但似乎比我见到的黄河宽。
今天体验了欧罗巴酒店,米德维奇俄式西餐厅,中央大街,哈工大中心,防洪纪念塔,松花江畔,索道,斯大林公园,和圣索菲亚教堂夜景。
考虑到今天到达哈尔滨已经接近下午三点,又从高铁站前往酒店后办理入住再出门已经四点多了,今天的游览效率相当高。
欧罗巴酒店是作家萧红在1932年曾经住过一个月的酒店。这个酒店目前的体验就是一个状态维持得不错的老房子。酒店前台说当年萧红居住的是517房间,这个房间并没有成为一个专门用来展示的房间,依然是会有人住的。
米德维奇俄式西餐厅有不少人排队,还有人现场表演,今天是一个女表演者吹萨克斯。
我没有去过俄罗斯,因此不知道正宗的俄餐是什么口味,因此对于食物是否正宗无法确定。
从我的口味出发,整体还可以。自酿蓝莓汁是果汁再加点酸梅汤的意味;自酿的格瓦斯味道不错有明显的面包味。
黑白面包拼盘中的两种面包都相当松软,我一开始以为黑面包会是那种放了香料的面包,但并不是,总结起来就是两种面包都是面包,而搭配的蓝莓酱和甜炼乳还算不错。
罐焖牛肉有种浓汤中炖的牛肉的滋味,味道浓郁酸甜,牛肉软烂,整饭菜里有酥皮、汤汁、牛肉、土豆、以及胡萝卜。
玛莎焗桂鱼居然有刺。这是一条刺少的鱼,但在西餐吃到有刺的鱼这件事让我惊讶了一下,这在过去许多年从没有过。鱼的味道接近于鱼的本味,有一些盐味和柠檬味,而这条鱼的本味很好,没什么腥味或者异味,肉质也好。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奶酪包。这奶酪包的味道一下就让我想起了多年前在多伦多吃过的一个乌克兰小店出售的甜品,味道非常像。我自己都很惊讶这么久之前吃过的一种后来没有再吃过的食物的味道能被回忆起这么多的细节。后来这个奶酪包凉了一些,再吃的时候味道更像了。
不过,这段时间在家里吃饭吃得很好也很健康,导致我对油腻食物的承受力大幅下降了,吃完这顿饭之后觉得有些过于油腻。本来打算吃多次俄餐,现在有些改变想法了。
中央大街是一条很繁华的步行街,不过这种繁华貌似没有往周边辐射太多。街上有很多老建筑,有旅游点,还有很多俄罗斯餐厅和相关的商店,再有就是秋林之类的有名本地食品,此外还有一些其他食品商店和购物商店。特色是有的,不过主要还是氛围。街上有画像小摊,付费后可以得到自己的画像。
街上地方是哈工大中心,里面有一些校园科技展,还有一个笔记展,之外还有一个小的电影厅播放校园宣传片,外加纪念品商店。我进去仔细参观了一下,真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间接游览了ChatGPT建议的哈工大这个无法入内参观的景点。一开始想买一个长征火箭模型,结果想起家里没有地方放,后来想买一件纪念衫,可惜没有号。
笔记展里只能看懂数学的笔记,偏向于基础和应用,主要是微积分方面的和线性代数方面的,在旅游的时候花时间仔细看这些,真是微妙。
我参观防洪纪念塔时,塔周围正有喷泉表演,围了很多人。喷泉不大,但看着还不错。晚上的时候,这一带空中有不少孔明灯。
过了喷泉就是松花江畔了,从这里看去是一条宽阔的江。江水有波浪,江边有水草。一开始打算摸摸江水的,离近了发现背着包有点不便,而且接近岸边的水比较浑浊,于是没有摸。
松花江上有索道,这是我头一次坐江上索道,视角很特别,是很不错的体验。江上也有渡船,这次没坐。
江边就是斯大林公园,这是一个长条形的沿江公园,有一段时间就有人表演。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群中老年人组团唱爱国歌曲,还有指挥和伴奏。一开始我以为只是几个表演的人唱,走近了发现围着的一圈人几乎都在唱,有些人似乎只是经过,然后停下来加入了歌唱。有些歌听着曲调能判断出是老歌,我没学过,也不会。
公园这一带也有不少小吃摊,我喝了一杯鲜榨橙汁去油腻,体验不错。
这一片都游览过之后前往圣索菲亚教堂看夜景。这个教堂并不在中央大道上,也不是在相邻的街道上,但距离不太远。
我看到多个攻略提到夜景很美,实际看到之后觉得有些过度赞美了。并不是教堂不好看,而是夜景没有特别好看。它的大圆顶并没有亮灯,距离远的时候乍一看容易看不见圆顶。圆顶没亮灯也导致整体亮度不太均匀,因为顶上太暗了。
看到这个教堂的第一反应就是它比我预期的小。不过它的大圆顶并不小,这可能是它会给人带来“大”的印象的原因之一。这个教堂是我见过的第一个东正教堂,教堂的圆顶和上面的十字架样式都和我见过的其他教堂不同,很有特色。除了这些之外,这个教堂的侧面用红色砖头做出的十字形状我也是头一次见到。我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