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黑心大战》
“去翻电脑里的文件,你们觉得这个提议怎么样?” “正有此意。” “那等人都走完了,我们就去看电脑。” “还要预防有人告状,必须把门锁起来!” “如果一不小心被发现了怎么办?” “你傻啊,随便找个理由呗,比如帮忙关电脑,节省电费。” “完美。” “人还有点多,我们先开几局?” “我手机快没电了。” “那你就在一旁看着。” 简槿听到有人在说悄悄话,原计划结束就走,但听到那些话,她要是走那就说不过去了。 一小时后。 “怎么教室里还有一半的人?”等了那么长时间,那个一直看着朋友打游戏的人有些坐不住了。 “可能,大家都想到一处去了?”一开始提议的人猜测道。 “不会吧?我的天。”有人忍不住哀嚎起来,激动中忘了自己拿着手机,手一松懈,手机顿时掉在地上。 在其他朋友的幸灾乐祸中,他捡起手机,定睛一看,再次哀嚎出声,“就这么点高度,怎么就绕过钢化膜把屏幕摔碎了?!” 声音不小,引得一部人往着他的手机屏幕看去,还有几个人小声笑了起来。 简槿没跟着看热闹,而是查起了1346年的那次改革。 玄国历史上,前后有过六次高考改革,1346年的改革是第二次,也是维持时间最短的一次。 那次改革进行文理分科,题目中也加入了难度较大的题,硬性规定占比20%,这项改革一直沿用至今。 出问题的是关于报考学校的部分。 原先报考学校是所有批次一起填报,然后寄成绩单,最后学校发录取通知书。 改革后变成了分批次填报,填报的时间也大幅提前,由学校发放录取通知书和成绩单,没有被录取的人也会收到成绩单,但是是由教育部门邮寄。 第一年准备不足,听说是出了很多岔子,录取通知书送到考生手中的时间普遍较晚,靠后批次的考生有些甚至在开学后才收到通知书。 后面几年虽说出现的问题不那么明显,但在第三年的时候又再次传出了改革的小道消息,后来在年底确认,第五年迎来新改革。 虽然第二次改革只持续四年,但根据之后的报道和网上的留言,这期间很多人被调换了人生。 当时估计也是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才会再次进行新的改革方案。 冯淑媛学的是古文学,与舍友聊天时听说了心理学,便起了好奇心,正好她的学校是当年为数不多开设了心理学的学校,她便在没课时去蹭课。 大二那年,她在蹭课时认识了同样在蹭课的陆鸿影,二人迅速发现成恋人关系。 大四的寒假,她去陆鸿影家见家长,在帮忙整理物品,她发现了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上面,上面写着她不认识的文字,她曾问过陆鸿影的父母,但两人都转移了话题,直到两人结婚后,她才得知了小册子的来源。 那是陆家祖传的小册子,与此对应的还有文字的发音方法,婆婆将自己知道的读音与文字全部传授给她,她学习后,开始了对小册子的研究。 不过多年的传承下来,部分文字的读音已经失传,大部分文字的意思更是无从知晓。 经过两年的研究,她认为小册子上的文字很可能是一种尚未被发现的古代文字,便向导师说了此事,希望导师能够创建一个新的课题。 她的导师知道后,以为她是想急功近利,编造了那本小册子,就拒绝了她的请求。 此后她多次向不同的人反应,都未得到答复。 学生时代没有办法,她就决定在自己能够带学生后再进行申请,但就算她成了导师,所有的尝试依然失败,无奈之下,她选择了辞职。 在通讯靠吼、交通靠走、治安靠狗的年代,想要获得同样文字的文献,无疑是大海捞针。 好在丈夫对她十分支持,她得以不用考虑其他,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走访了全国各地,终于找到了家中有相同文献的人。 这些人中,愿意陪她一起研究的,只有十四人,关豫便是其中之一。 那些不愿意的人,她也不强求,只是跟着学习,查缺补漏。 以十六人为基础,冯淑媛与丈夫成立了文献研究所,并购买了两套商用住房用作办公场地,为了不让其他人因为研究失去经济来源,由其丈夫给其他人发放补助,让他们能够维持正常生活。 经过十六个人的努力,他们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文字、读音、意思对照表,然而在他们进行破译文献时,却发现翻译过来的意思太过天马行空,不少人都觉得只是先祖的奇思妙想。 已有文献全部破译完只用了一年时间,没有新文献的补充,研究无法再进行下去,只能停摆。 冯淑媛等人也曾试图手机其他可能存在的文献,但没有进展。 年轻时忙于奔走,疏忽了对女儿的陪伴,她心中很是愧疚,为了补偿缺失的时间,夫妻俩一直和女儿住在一起,女儿生育的龙凤双胞胎,也是他们一手带到大。 孙子从小身体不太好,经常生病,夫妻俩三天两头就要带着他上医院。 冯淑媛一直在想办法提高孙子的免疫力,除了吃药外,她首先就想到了强身健体。 思来想去,想起了破译的文献中就有差不多的拳法,虽说不靠谱,但那是自己辛苦的劳动成果,再加上打拳确实能算是运动,便让孙子试着练了练。 没想到练了差不多半年,孙子的身体好了很多,不再动不动就生病,孙子也养成了习惯,一有空就喜欢打几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