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回城
兴国在省城的日子不太好过,他的风光事迹只限于这个小小的县城,到了省城以后,他彻底的失去了往日的骄傲,成了大千世界中的普通一员,满腔的抱负与热血也被现实击溃,无奈的他只能灰头土脸的回到自己的县城里寻找出路。好在他原来的传说在这个小地方还留有余味,并没有费多少心思,他就在县党校谋得一份差事,虽然还是当老师,但往后的事也未尝可知。 兴国回到县城教书后,离家也进了,时常会回来看望一下父母和弟弟妹妹。毕竟他是大学毕业的,现在又在教书,这对兴文和四姑的学业有一定的帮助,四姑本就勤学好问,一有机会就让兴国解答难题,兴国也很乐意教自己的弟弟妹妹。但对于兴文来说,兴国在家就是他的一场灾难。他现在正在上初二,学校离家比较远,来回不方便,所以他就住在学校里。小的时候,苦累都让父母和哥哥姐姐受了,比起同龄的孩子,他高出了一大截,所以在学校的时候天不怕地不怕,打架斗殴的事情时有发生,就连老师的话也不放在眼里。他最开心的时候就是每周五下午放假之后,也不着急回家,约着同村的几个同学一起,在学校不远处把那些前几天在他或者自己兄弟面前吆五喝六的人拦下,这个年纪的小伙子有点年轻气盛,话还没说上几句就动起手来,不管对方人多不多,打完之后就一起跑了。报完仇后,他又带着自己的兄弟四处闲逛,一路上走走停停,直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才各自回到家里。回到家后也不老实,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一个字也不写,每天早出晚归,有时候和村里的孩子打牌,有时候又去祸害别人家的瓜果蔬菜,为这事,没少被人堵在家里骂。他这个年纪本就是最难管教的时候,况且随着新思想的冲击,他觉得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便渐渐产生了放弃学业的想法。父母已经老了,再加上文化程度不高,除了打骂,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管教他,他对父母的管教也都听不进去,这个家里他最怕的就是兴国。自从兴国回来以后,他的好日子就算是到头了。兴文现在的班主任是兴国的高中同学,有了这层关系后,班主任时常向兴国打小报告,兴国也是隔三岔五就去一趟他的学校,每次去学校都会仔细的了解兴文的情况。有了班主任和兴国的双重监督,这些天他在学校老实了许多,很少会主动挑起事端。虽然他最近在学校的表现还行,但是成绩没多大的进步,为了更好的督促兴文学习,一有空的时候,兴国就会回到家里监督兴文。本来在学校就已经很压抑了,没想到回了家也不让休息一下,但迫于兴国的威严,他也是敢怒不敢言。他本来就是好动的性格,一让他安静的坐着学习他就感觉浑身躁动不安,实在受不了了就把笔往桌上一扔,开始罢工。但兴国也不惯着他,拿起竹条就往兴文身上招呼,兴文不敢反抗,又不想站着挨打,就想跑开,兴国有时候实在是气不过,就跟在他后面追,两人就这样围着屋子你追我赶,直到母亲过来赶跤才算结束。但该写的作业怎么也逃不过,跑完之后还得继续写,兴文本想像鬼画符一样写完作业交差,但兴国一直坐在旁边,他也不敢瞎糊弄,只得规规矩矩的写完作业。虽然不知道他有没有将知识写进头脑里,但在兴国的教育下,他确实字写的不错,就连老师也忍不住夸奖。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发展,各行各业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如果没有一技之长,很容易被时代的潮流淘汰。为了逃脱当农民的宿命,许许多多的人都选择学习新的技能。三姑没有文化,也不谈什么高瞻远瞩,作为一个女人,她的要求也不高,不求留名青史,只要不用在田里风吹日晒,就已经心满意足了。三姑是当代社会下最典型的农村女孩,家中的四个女孩,她不像二姐那样有勇气,敢于出去闯荡,也不像四妹那样有理想,努力追求目标,更没有大姐那样的好心态,安于现状。她的生活是介于平淡与激情之间,更偏向于平淡。好在她现在还年轻,还是有机会作出改变的。以前的日子都是被父母安排好的,现在也到了自己能做决定的时候。三姑从三百六十行中选中了做裁缝,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既满足了不用风吹日晒的要求,又不需要太多的文化素养。 兴家结婚以后就没有再去城里拉板车了,虽然他没有其它的一技之长,但一身的力气加上多年积攒的经验去种田也是绰绰有余。种田没有什么花哨的技巧,只要勤勤恳恳,按照几千年传下来的规矩,该翻土的时候翻土,该播种的时候播种,该浇水的时候浇水,该除草的时候除草,剩下的就交给老天决定,如果风调雨顺,就能丰衣足食,碰上干旱或者洪涝,就得节衣缩食了。看样子,今年应该是个不错的年成,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就能把欠下的公粮全部还完。空旷的田野里,父亲正带着兴国和兴财在地里劳作,天气虽说还不是太热,但头顶没有遮挡的瓦片,加上不停的活动,身上的汗止不住的流,汗透了的衣服不停的滴水,穿在身上很不舒服,还不如不穿,他们干脆就脱了上衣,打着赤膊干活。汗水从他们泛黑的皮肤上划过,反射着太阳的七彩光芒,在光线的虚影里展现出健硕的身躯。父亲今年五十五岁,身体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强壮了,手臂上的肌肉不再饱满,脸颊上的肌肤也变得松弛,与兴家对比一下就能看出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