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少人了
告别了兴国和二姑后,兴家独自一人踏上了回家的路,他坐在火车上,窗外向后移动的景色让他有些出神,他不像二姑那样有许多的想法,只想着好好的种地,帮着父亲养活家里的一大家里人,即使外面的世界再好,心里依然记挂着家里的人和事。 回到家的兴家还没有喝上一口水,就被家里人围着问起这两天的经历,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问题让兴家不知先回答谁。众人都只顾着高兴,问的都是类似于大城市长啥样,火车开的快不快的问题,完全忘了二姑没有跟着一起回来,这也是二姑在家里时常遇到了状况,孩子多到即使偶尔少了那么一个,也没人会发现。直到大姑问道二姑怎么还没回来,他们才发现二姑真的没回来。 本来还开开心心的众人瞬间安静了下来,脸上充满了惊愕,他们还是不敢相信二姑会做出这样的决定。父亲一言不发的坐在门槛上,母亲则是留着泪思恋起自己的二女儿来。兴国安慰着他们说这也是一件好事,现在家里已经有两个城里人了,以后肯定会更多的,母亲听他这么说觉得有一点道理,便也收起了泪水,只是父亲一时之间难以接受,嘴里大骂着二姑是个不孝女,就当没有生养过她,并让兴国写信告诉她永远也不要再回来了,要与她断绝关系。其实父亲说的也是气话,再怎么说他也是一家之主,他气二姑没有跟他商量,擅自做了决定。 这封信并没有寄出去,人往往是失去了才更加的珍惜,也许是成了习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一家人经常在不经意间叫着二姑的名字,父亲已经习惯了二姑在他干完活回到家里时递来的一杯清凉茶水,母亲习惯了让二姑去地里摘一把葱花,妹妹们习惯了在吃饭的时候叫上二姐。总之,没有人会适应一个人的突然离开,但也终归是会习惯。二姑在兴国的安排下在学校当宿管员,包吃包住,搬出了兴国租住的小房子里,晓丽这才离开父母家,跟着兴国一起生活。 尽管家里一下子少了两个人,但热闹的气氛并没有减少,吃饭的时候是八个人,饭后聊天的时候是八个人,去地里干活的时候是八个人,兴国和二姑也常常被提起,家里人希望他们在外面过得好一点。 兴国结婚办喜酒的钱都是借的,而且家里还有一些陈年旧账,收的礼金填补不了补欠下的钱。还好现在赚钱的机会变多了,农民也不全靠着种田来维持生计。为了尽快的还清家里的欠款,父亲带着兴家和兴财常常早出晚归,今天忙完地里的活,明天又四处找活干,一连几个月都没有休息一天。即使兴家兴财年轻力壮也扛不住夜以继日的劳作,父亲年纪大了,身体不像以前那么好了,最终他也是累到了,为了不让兴国和二姑担心,他让众人都瞒着兴国和二姑,好在父亲在床上躺了几天后身体也好了起来。 今年种田的效益还行,交完了公粮后又留了一点口粮,然后剩下的全部卖了,还没等钱在手上捂热乎,买稻谷的钱就全部还了帐。比起往年来,现如今的日子越来越好了,虽然家里还欠了不少钱,但在外面打零工也还留了一点钱过年,也许平时吃的不怎么样,但过年的时候必须吃一顿好的来犒劳一年来的辛苦付出,母亲也是大出血般的做了一大桌子肉,让兴家他们吃个饱。好不容易过一个富裕年,二姑和兴国却没有回家,父亲和母亲显得有些失落和担忧,怕他们在外面吃的不好。这是兴国和二姑第一次不在家里过年,倒也不用担心,他们去了晓丽父母家,吃喝应该是少不了的。这还是二姑第一次去他们家,所以她特意买了一点礼品送给兴国的岳父岳母。算起来这应该是二姑和他们第三次见面,但直接聊天还是第一次,二姑说起话来十分温柔,与晓丽的母亲还算聊得来。二姑平时在家时也是给母亲打下手,今天也是给晓丽的母亲打下手做饭,这里五个人吃饭,比在老家少了一半,也热热闹闹的。 冬天的时候草木凋零,池水干涸,但只要年一过,温度上升,雨水降下来,万物就会迎来了复苏的迹象,经过冬季短暂的修整,青草和嫩芽在夜晚从肥沃泥土里,从光秃的树枝上冒出头来,好像只是一夜之间,旷野里和房前屋后就都呈现出了翠绿的景象。随着春天的到来,大姑也迎来了人生的重要时刻。 经人介绍,隔壁村有一个青年与大姑年纪相仿,而且为人老实本分,吃苦耐劳,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媒人的安排下,两家人见了面,基本上双方都比较满意就就近选了一个好日子,两人就准备结婚了。这次大姐结婚,二姑自然是要回来的,本来父亲不让她进家门,但在大喜的日子里,一家人都劝父亲原谅她,况且现在二姑在城里待着也不错,这次回来也把自己攒下的钱大部分都孝敬了父母,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也都有新奇的礼物,父亲就顺着台阶原谅了她。本来父亲也没多生气,只是担心她在外面吃亏受苦。现在看着她过的还可以,也就不再说什么了,一家人又能整整齐齐的送大姑出嫁。 与兴国的婚礼相比,大姑的婚礼就有些简单了,也不用请专车,也不用请礼乐队,只是在家里简单的摆上几桌酒席,重头戏还是在男方家里。不用其他亲戚撑场面,光是大姑一家就够壮观的了。从他们家到大姐夫家,走路也只用一个多小时,早上起来吃完早饭就开始等着大姐夫来接大姐了,对于这次的婚礼,大姐夫一家还是很重视的,还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