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初中时代的社会印象
初中从第23期写到第28期,加上今天这一期,一共才6期,而四年的小学,我写了足足有十一期,再算上前面两年的湖边小学,加上一些儿时的生活,写了足足有18期之多。中学就算加上马上要写的高中,也到不了15期了,我觉得高中可能写上五六期最多了,试试看吧。 初中的事情其实还有很多,但是都是一些零碎的记忆,没法成体系的写下来,比如说学校教学楼后面的水泥篮球场,水泥篮球场旁边有一排水泥乒乓球台,这都是初中三年我经常出没的地方。因为家住的离学校很近,所以经常周末到学校打篮球,一打就是一下午。初中的时候我的体育还是很不错的,成绩是平均水平线以上,50米能跑6秒8,按这个速度算,我100米差不多能跑13秒吧,在普通人里面也算挺牛逼的了。 也有一些印象深刻的事情,是和学习有关的,就是做各种实验。比如说,在生物实验室解剖鲫鱼。好像这个项目直到今天都有,只是已经提前到小学了,我女儿小学的时候,学校就让家长给她准备过一条鱼,估计很可能是让小学生们去解剖的。让小学生解剖鲫鱼是不是有点残忍?但让学生带鱼去学校,总不可能是去煲汤的吧?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也有很多好玩的小玩意,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把金属钠扔水里看冒烟。金属钠不能碰水,一碰就炸,老师只让我们取一点点放进去,如果放一大块,可能烧杯就炸了,挺危险的。 学校的事情就回忆这么多了,不会再提,说说对社会的印象吧。 其实,1994年到1997年之间,已经有很多很聪明、很有能力的人下海经商了,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个年代据说是一个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年代,无论是谁,只要你敢去干,就能挣大钱。 在这里,我用了个“据说”二字。因为这是我结合后来的社会自己猜想出来的,说实话,对此我没有非常直观的感受,只能隐隐的去感觉到。 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当时有个转校生,家里非常有钱,那应该就是当年最早下海经商成功的一批人。但是这批人的数量当时还不多,整个大环境里,城区的大部分家庭还是普普通通的工人,所以我们看那个有钱同学的眼光,就像看西洋镜一样,有钱人的孩子是珍稀动物,大家只觉得他有趣。 这和今天的情况是反过来的对吧?今天你到学校门口去看,你不开个奔驰宝马奥迪去接孩子,你都不好意思和别的家长打招呼。经济一轮一轮的发展,风口一阵一阵的吹,无数人前赴后继,实现了富裕的目标。比我们小时候富裕太多了。 到了初中也是一样,当时确实已经有家庭条件很好的孩子了,但是在学校里面没什么花钱的地方,大家都穿着校服,所以感受也不深。有钱嘛,最多就是放学的时候校门口零食多买点,小玩意多买点咯,我又不喜欢这些,而其他的差别不是很明显。 硬要说那时候对贫富差距感受最明显的事情,就是去一个同学家玩,他爸爸是医科大学教授,他家里有台电脑,是彩色的VGA屏幕,可以显示640*480的细腻画面,在那种显示屏上面玩三国志游戏,清晰的人物头像一直震撼我到现在。如今别说640*480了,1080P的分辨率都落伍了。 还有就是军区大院里一个同学家里的黑色世嘉游戏机。 除了这两个同学,我真没觉得其他同学之间有什么差异。 而且,初中毕业的暑假,我用压岁钱自己也买了一台黑色的游戏机,是一台国产的仿品。1988年出品的游戏机,到了1997年,也过了快10年了,国内也是仿品遍地。世嘉的那款游戏机用的是摩托罗拉68000的CPU,在1997年已经是落后的不能再落后的型号,所以整台仿品游戏机很便宜,大概就三百块钱,那时候我一年的压岁钱能拿到100块钱,存了两年的压岁钱,再加上不知道从哪儿搞到的钱,我就能买得起了。 就在写这篇的时候,我还上淘宝查了一下,现在还有摩托罗拉68000的CPU在卖,只要20多块钱,可能是停产了,才卖这么贵,照理说这种CPU现在如果能量产,最多5毛钱一块了。 对了,前面几期说的那个大个子朋友,家里也很有钱,但是我根本没感觉,因为他家里的东西我都不喜欢,无非就是些乐器,健身器材这些东西,还有一个破游戏机,和我家的一样,是红白机,送我都不要,对于一个不太懂事的小孩子而言,都不会正眼去看。也就是我如今写回忆录,才想起来,其实他家应该是条件挺不错的,他父亲应该是个什么大单位的领导。 对于初中时的社会,我的认识就这么多了,见识很短浅,目光所及,只能达到我的周围,开始感受到贫富差距,还要到高中的时候了,而真正让我深刻的亲身体验到,那要等我工作几年,长了见识之后。 在城里生活,就只能看见城市的样子,城市里的人住的很密集,住在市中心的人是不具备创业、搞生产的条件的。其实改革刚开始全面铺开,让个人发展最快的地方不是城市,而是大城市的城乡结合部、乡镇这些地方,城乡结合部和乡镇的生产发展起来之后,才又回到市中心里,搞各种服务业,市中心的人才有些机会,当然,互联网出现之后,城市再一次把乡镇给甩得老远,这些事情等到工作的时候再说吧。 初中三年的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