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寻根访故(一)
清晨,暖阳斜照,天气晴好。一辆银白色别克六座SUV从家园出发,径直向H市绕城高速而去。车行迅捷,起先虽曾有雾霾打搅,但上到高速,很快烟散云消。车上,坐在驾驶位的庄安顺,年届四十,敦实稳重,手把方向盘,目视前方,动作沉稳老练;副驾驶位上,满头银发的老者,乃是庄富生。第二排坐的是秋萍与孙女儿千玺;千玺是16岁的姑娘了,个子差不多跟奶奶一般高,已经上高二。后排,韦婷搂着十岁的儿子庄小伟挨着坐。相对宽松的座位上和靠背后面放着大包小包。他们一家六人,趁着年初三到初六这几天,要好好回老家走一遭。 说起来,现代交通快捷方便,然离家几十年,这么齐齐全全的一家都回,还真不曾有过。先是工作忙,后为奉养老母亲。过程中为处理家中老房子的事,庄富生一个人回来过两天,也未及好好与邻里乡亲、老朋友问候交流,更没有拜访志珍大姐说到的唯一在县城的二哥二嫂。这次,富生、秋萍都已完全退休,老母亲亦已驾鹤西去,安顺一家利用春节假期,陪同父母一起回老家,寻根访故,也算是多少年以来的一个大举动了。 “奶奶,老家是什么样子啊?我长这么大还从来没回过呢!”汽车“沙沙沙”,轻快的向前,千玺的心早已飞到老家去了,她兴奋地问。 “是啊!不仅是你,你妈妈都没到过老家呢!”秋萍说,“从你爸六岁离家,到现在都34年了,你都16岁,你弟弟都十岁了,再过过就是一代人又起来了。确实,时间相隔得长了点!” “那怎么会这么长时间不回的呢?”千玺有点不理解。 “刚才我还在想的呢,”爷爷庄富生接话了,他转过头,对千玺、小伟说,“在外谋生不易啊!开始工作忙,走不开,哪有闲心回家乡探亲访友啊?后来你们的太太年老体弱,需要照顾啊,更走不开;而且,太太已经在身边了,回家乡的动力自然更小——如果你们的太太,我的母亲,一直在家乡,也许回得就会多一点了。” 千玺点点头,表示理解。 “其实,外出时间长了不回的情况很普遍,”秋萍接着话题往下说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诗都背过吧,同样是说过了好多年才回。你爷爷现在回去,也就是这样的呀,可能好多小朋友都不认识了。” “奶奶,这首诗我们最近刚学的呢,你也还能背啊?”小伟在后面听了很感兴趣,问奶奶。 “这些诗写得太好了,切合情境,很容易联想,记住的。你们到老也都不会忘的。”秋萍鼓励道。 “今人也一样,毛主席就有诗句‘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安顺开车听讲到这些,也感兴趣,插上来一句。 “那是讲重上井冈山,隔了三十八年。”庄富生忙纠正道,“回老家是另一首诗里讲的:‘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也是隔了三十二年才重回家乡韶山的。” “哦,对,是这样的。”安顺应道。 “古人在外时间久了,回到朝思暮想的家却胆怯起来,也是很有情趣的写法。”庄富生毕竟是语文老师,由此联想开来,拓展新境界,“比如‘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句诗可听说过啊?” “我们也学过了,和《回乡偶书》一起学的,我还会背呢!”小伟朗声背起来。 “哦,很好,现在的小学教材编得真挺好!一起对比着学,更有启发性。”听小伟背完,庄富生高兴地夸赞,“这是说长年离家在外,得不到一点故乡的音信,不知故乡情况如何?家人是否安好?因此越走近故乡,内心就越发恐慌。即使在路上遇见来自故乡的人,内心虽迫切想知道故乡的情形,却反而犹豫踌躇不敢发问。这么复杂的心理过程,十个字,就惟妙惟肖地表达出来了,而且同样都表现了离家很久的意思。古人的诗歌真值得多多背,好好理解啊!” “好的,爷爷!我们现在书上的诗歌都增加了,老师开展背诗对抗赛,一人一首背,不准重复,看谁坚持到最后,先分小组赛,再在全班赛,我就是那个全班坚持到最后——”小伟故意卖了个关子。 “啊?不错嘛,第——”奶奶回头正准备夸赞呢。 “——第二的那个人。”小伟有点不好意思地说,“第一是黄小米,她太厉害了!”。 “噢,第二也不错。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奶奶鼓励道,“初心是什么呀,就是你爷爷是语文老教师,肚子里陈货多着呢,把他这些古诗词都扒出来,你就绝对能超过她啦!” “奶奶说的真是呢,我们班上的黄小米,妈妈就是语文老师,背诗可带劲了!爷爷快教我吧,我下次保证超过她的!”小伟信心满满,对爷爷说。 “好,快到Y市了,先来两首相关的诗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庄富生信口拈来,“这首诗意境很美啊!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这一首也写三十年之后再游旧地,跟我们现在很相像,颇为应景啊……” “千玺,听听吧,你爷爷说背就来两首,生姜还是老的辣,够你们好好掏的了!”秋萍顺水推舟,给两个孙儿指方向啦! “好好好,我们现在就来学,就来背!这两首的题目是什么啊,结合背景讲讲内容、特点,那样我们理解得快,记得牢啊!”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