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辽人与辽将
核实当地汉人确实密谋归明之后,便杀尽当地男丁,将刘兴祚之弟刘兴仁和王丙一并处死,并设下伏兵,在前去接应的登莱水兵上陆后,擒人焚船。” “此事之后,沈有容与毛文龙相互指责,朕却未曾惩处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人,知道为什么吗?就是因为朕知道,这孟圣人说的‘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昔年燕王哙禅位于相国子之,导致燕国大乱,齐国趁乱攻打燕国,很快不战而胜,齐宣王便问孟圣人,此时的燕国可否被齐国迅速吞并?孟圣人回答说,‘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这意思就是说,如果燕国的老百姓都乐意见到齐国吞并燕国,那齐王就应该吞并燕国,古时候就有这么做的,譬如武王伐纣;如果燕国的老百姓不乐意见到齐国吞并燕国,那齐王就不应该吞并燕国,古时候也有这么做的,譬如周文王觉得纣王气数未尽,举国之人心还不愿意改朝换代,就仍然坚持退回西岐侍奉纣王。” “而从刘兴祚一事就可以看出,后金已经气数将尽了,听说在奴酋决定派兵屠杀复州汉民之前,李永芳曾经出言谏阻,认为奴酋应当在核实具体情况之后再发兵,这原也是无可非议的。” “毕竟李永芳这么说的目的是想救他儿子李延庚,可这话被李永芳一说,却立刻惹得奴酋大发雷霆,厉声斥责李永芳心向明国,蔑视金汗,当即革去了他的总兵官职。” “后来在审理复州一案时,因查无实据,刘兴祚与李延庚二人被释放,却也丢了官职,于是奴酋从此便开始对后金内部的所有汉官心生怀疑,直至今日,后金内部也再没有一个汉官被提拔重用过了。” “可无论这奴酋如何大开杀戒,这辽东大地,到底还是汉人占了大多数,难道一个区区数万人口的女真小部落,就能统治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的辽地汉民吗?朕不相信!” “因此在这关口,咱们得一鼓作气,千万不能传出朝廷轻视辽将的风声,咱们要不抓住辽人的心,那辽人就该都被奴酋给抓去了,所以袁崇焕重视辽将,是因地制宜之举,他做得很对,你不许在这上头找他麻烦,明白了吗?” 魏忠贤张了张口,道,“皇爷真是用心良苦,可您费尽心机,这关宁军的兵额却还是一团乱麻,奴婢真是为您感到不值。” 皇帝轻笑了一声,侧身吩咐道,“王体乾,方才那袁崇焕的奏疏,你还没念完罢?现在接着念罢。” 王体乾继续朗诵道,“……今有宁远之捷,宜就此驭之。若夫宁远幸存,总兵满桂实司提调。副总兵左辅、参将祖大寿与中军守备何可纲坚执塞门死守之议。其分部士民,炊饭饷兵,使得一意攻打,则通判金啓倧之力。” “而西虏乘间作贼,得赵率教大创之。满桂、赵率教业已加级,左辅、祖大寿、何可纲、金啓倧,应各加级,以励将吏。其他与事者俱冒石矢、当锋镝,升赏总不宜迟。” 朱由校颔首道,“‘升赏总不宜迟’,确是为将之道,不过这正月里,朕也看过塘报,这固守宁远时,应是满桂守东门,左辅守西门,祖大寿守南门,朱梅守北门,这赵率教却是立的什么功啊?怎么也进了袁崇焕的表功名单了?” 王体乾回道,“‘西虏乘奴入犯,率二千余贼犯平川三山堡等处,赵率教率兵御之,前后斩虏首级八十三颗,获鞑马一百五匹,又犯中后所,副将杨应乾率兵追至高台堡,斩虏首级二十颗,获鞑马七十匹’” “……这是先前高第呈上来的奏疏,赵率教原是驻在前屯的,奴酋犯宁远时,蒙古人想趁火打劫,赵率教就把他们给赶跑了。” 朱由校问道,“这赵率教是哪儿的人呐?” 李永贞接口道,“他是陕西人,生于靖虏卫,万历十九年中武进士,后任甘州都司。” 朱由校又问道,“那他怎么跑辽东去了?” 李永贞道,“萨尔浒之战时,他随他的叔祖赵梦麟出征才去的辽东,只是赵梦麟战死了,后来这赵率教又受袁应泰的赏识,被提拔为副总兵,掌管中军的事务。” “辽沈、广宁相继沦陷后,他又转投到孙承宗麾下,那时孙承宗在辽东大兴屯田,赵率教亲自下田耕种,很得孙承宗青眼,于是高第接任辽东经略后,依旧让他留守原处。” 朱由校微笑道,“听起来,这赵率教跟阎鸣泰倒似是一路人物,都是能左右逢源的,嗳,朕记得,这王之臣也是陕西人罢?” 李永贞瞥了一眼魏忠贤,见魏忠贤仍跪在地上不敢起来,便中规中矩地答道,“是,王之臣是陕西潼关卫人,与赵率教算得上是同乡。” 朱由校思忖了一刻,又朝涂文辅问道,“袁崇焕在疏中一共请求拨银四十五万两,这些银子,户部可还拿得出来吗?” 涂文辅低头道,“依奴婢看,户部是拿不出来的,不过若是皇爷肯拨内帑,再让李起元想法儿东拼西凑一下,想来也不算是一桩难事。” 朱由校淡淡道,“你又为难人家李起元,李起元招谁惹谁了,一天到晚就忙着里里外外地收拾烂摊子,谁缺钱了都先向他伸手。”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李起元这个家难当啊,朕为君父,自然也得体谅他,这样罢,先拨那一笔十万两的犒银,其余的那三十五万两,且容后再议,另外——” 皇帝转过身,慢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