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群聊(二合一)
举制有没有一个更深层次规划?如何挑选?如何考核?考核内容又是什么?”焦樵皱眉问道。 吴驹颔首:“当然没问题,科举主要是从民间挑选人才,凡是对自己有信心的都可以报名参加,之后分为县试、郡试、殿试。 县试在县内举办,郡试在郡内举办,殿试在咸阳举办,由大王亲自考量,逐层筛选,按照成绩分为三六九等,以及每一等的名次。” “至于考试内容,初步来看六艺,也就是礼,乐,书,数,射,御是必考的,因为主要针对文官,所以要在“书”这门科目上下足功夫,具体考核科目我暂时还没想好,这个倒也不必急于一时。 此外,给每一道题规定分数,答对得分,答错扣分,最终审卷时将分数加在一起,达到标准的进入下一轮,达不到的淘汰,我的想法便是如此了。” 焦樵放下了最后一丝顾虑,这些想法已经是一套很完整的体系了,可见对方是胸有成竹的。 殿内其他人也纷纷点头,对吴驹的诸多构思颇为佩服。 见焦樵微微颔首,不再说话,吴驹环顾当场,问道: “看来大家的想法都是要搞,有反对的吗?” 没人说话。 科举制的优越显而易见,势在必行! 子楚轻轻点了点桌案:“那接下来就说说,怎么搞!” “肯定是要循序渐进!” “不能操之过急!” “否则一定会引得那些赖以举荐制、世卿世禄制为生的贵族的猛烈反对!” 殿中像炸开了锅一样,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但大体都是围绕着循序渐进的话题。 无他,变法最主要,也是最凶险的难处,就是和旧势力的博弈,谨小慎微这个时候就是最好的品质。 “小……怎么小呢……”子楚摸了摸额头。 众人不免又陷入了思考。 “那个……臣有个想法……” 一道弱弱的声音响起,吸引了众人的注意。 众人循声望去。 子楚笑道:“原来是李卿啊,只管畅所欲言便是,召集大家前来本就是集思广益的。” 李斯点点头,微微拱手,旋即说道:“臣在想,一来我们的体系还不够完善,还是需要继续实践的,如果把摊子铺大了,只怕乱子也会很大。” 子楚深以为意的点点头,缓缓吟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好诗!” “大王诗才盖世啊!” 众朝臣纷纷说。 “哈哈哈哈,这不是寡人的诗,是吴驹前两天做的诗,寡人只是见应景拿来用用罢了。”子楚一边大笑一边说道。 刚才没说话的朝臣幸灾乐祸的看向那些说话了的朝臣,拍马屁拍到马腿上了吧! 吴驹也笑了笑,没有说话。 “继续说!”子楚冲李斯扬了扬下巴。 李斯颔首,继续说:“二来,我们不能贸然触动那些贵族的情绪。” “所以臣在想,我们是不是可以举办一场小型的科举,地点仅限于咸阳!” 此言一出,众人眼神微微一亮。 “是个好主意。”吕不韦微笑:“三川郡初置,为了防止出现叛乱之类的乱子,我们不敢用韩人、魏人和周人担任中高层,所以从京畿调了大量的官员出去,眼下正好以此为借口,广招人才补充进来!” 不愧是老狐狸啊!这才几息之间的功夫,借口都想好了! 众人心头凛然。 子楚和吴驹皆是不住的点头,都觉得这个方案很有可行性。 李斯见众人都赞同这个方法,胆子也大了些,说道:“吕相所言极是,除此之外,臣还考虑到一点,那就是眼下平民百姓是很难读得起书,连识字的都是少数,贸然推行科举制,恐怕……不太合适。” “是啊,民间没有可以选拔的人才,那科举制又何谈选拔人才呢……”众臣在听李斯讲到这一点后,瞬间心中一紧。 听到李斯的话,吴驹先是挑眉,随后便是笑了。 李斯看到吴驹的表情,不由得有些发慌:“吴卿,臣说的不对吗?” “对!你说的很对,只是这一点我和大王已经想到了,并且有了解决的方法。” 吴驹说,他笑的原因恰恰相反,是因为他欣赏李斯,这小子的脑子确实好用,如果不是他提醒一句,恐怕在场的所有人都要被蒙蔽过去。 “哦?”众人纷纷一惊。 子楚见状,亲自起身,从桌案上取出两本书。 只见这两本书是青色的封面,上面有伤寒杂病论五个大字,下面还印着“吴驹著”一行略小些的字,以及最底部“大秦出版社”五个小字,整体看来设计简洁,颜色清雅。 “吴驹制作的纸,想必大家都知道并且或多或少的用过吧?”子楚问。 “当然!”众人点头,纸张现在在秦国高层已经基本代替以往的竹简和绢帛了,要不是吴驹迟迟不对外发售,竹帛早就成了过去式。 “这就是他利用纸张,制作出的书籍,你们看看。”子楚将两本书拿出去。 众人传阅着看,都给出了评价。 “这纸张摸着好舒服啊。” “伤寒杂病论,是医书吗?竟然还是专门研究伤寒的,看来自从上次那场大疫,吴卿是发愤图强,想要将伤寒彻底消灭了啊!” 众人纷纷说着,却都没说到吴驹和子楚想听的点上。 最终两本书同时传到了蒙毅手里,蒙毅一看,见该说的话前面的人都说完了,自己夸无可夸,暗自挠头之际,又有了新发现。 他摩挲了一下封面上的字,眉头一皱,又将两本书翻开了一页,紧接着又将两本书翻开了一页。 “这两本书的字体不是手写?”蒙毅诧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