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参见魁首!” “参见吴师!” 崤函古道中,凡是看到吴驹身影的人纷纷停下脚步,拱手一揖,数百上千道声音聚集在一起,震耳欲聋,使得函谷关的城墙都簌簌发抖。 城墙上的不知情的兵士吓得一激灵,看着古道里黑压压的人群还以为是孙隐那厮直接带领大部队绕过函谷关横渡黄河,绕过崤山,从崤函古道攻过来了。 不多时,队伍来到吴驹面前。 “苏长老,张师,闫师、贾师,老陆,各位好久不见。”吴驹看着来到近前的众人不由露出笑容。 “好久不见了吴驹。”张师等人露出笑容。 苏长老笑道:“怎么样,我带的人够吗?” “够,太够了。”吴驹点点头。 放眼望去,这条队伍延绵千米,估计有数千人,整个秦国只怕十分之七八的医者都被苏长老带来了。 这就是医家! 诸子百家之中体制最为松散的一个,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医者常年都在周游各地,行医问诊,悬壶济世,极少聚在一起。 但每当战争、瘟疫,凡大规模的伤病出现,他们的身影总是第一时间响应号召的出现。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苏长老,多谢了。”又是一道声音传来。 众人循声望去,正是吕不韦和蒙骜王龁等人联袂而至。 “吕相。”苏长老笑。 “大王在书信中提到了,凡驰援函谷关医者,无论是否归属医家,皆由秦国为其衣食住行,待疫病结束也会为他们发放薪资。”吕不韦微笑道。 此言一出,吴驹和苏长老都不由得惊愕了一刹。 “代我多谢大王。”苏长老拱手道。 他很清楚带来的这些医者,无论医家还是野路子,医者还是弟子,不远万里来到函谷关,都不是为了钱财,但秦王主动愿意为他们发放薪资,无论多少,都很让人暖心。 吴驹又一次为子楚的心胸和手笔所感慨。 难怪能生出这么雄才大略的儿子,有其父必有其子啊。 “是秦国该谢你们医家才对。”吕不韦说道。 “有医家在,函谷关瘟疫结束指日可待!”吕不韦看着延绵不绝的队伍,不由感慨道。 …… 大批大批医者的到来令整个隔离区乃至函谷关震动,那些一天能和吴驹哭诉好几次人手不够的军医们热泪盈眶,原本紧缺的人手瞬间变得宽裕起来。 可用的医者多了,原本缓慢的治愈疫病的进度也就大大提升了。 如果说之前吴驹带领着军中医者们日夜奋战像是乱世之中一小撮人的揭竿而起,那现在大部队的到来就是群起而攻之的全面反击! …… 这么多医者的到来令吴驹瞬间又成了大忙人。 吴驹以医家魁首的身份接待了这些医者,对他们身先士卒、不畏艰辛、对秦国、秦国百姓和函谷关伸出援手的行为进行了表彰。 当然,仅仅就是表彰。 除此之外,吴驹并没有说太多的废话,他知道这些医者的一腔热血是奔着消灭瘟疫来的,不是奔着听他讲废话来的。 没必要的废话,还是等到疫病结束时再说吧。 反正也没多久就要结束了,吴驹和所有医者对此都有这个信念,更有这个自信。 而后,吕不韦等人出场,对众医者表示由衷的感谢,函谷关的将士们也纷纷对医者弟子们表示热情欢迎,众医者正式入驻了函谷关,一番休整后,便再度聚集了起来。 隔离区外的一片山林之中,数千医者和医家弟子们在这里聚集着,亦或者找附近的大石和树桩不坐下。 “大家好!”吴驹出场。 “魁首好!”“吴师好!” “大家辛苦了。” “不辛苦!” 士别不知道多少日,这些医者和弟子对待吴驹这个魁首还是一如既往的尊敬和热情,尤其是眼前的景象一时间不由得让吴驹想起当初第一次在岐山讲课的时候。 “这次叫大家来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开工前给大家分析一下关内现在是什么情况,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方案,给大家分配什么问题,希望大家好好听讲。”吴驹轻咳两声,很快进入状态。 面前的苏长老、陆绍友、张师三人以及成百上千的医者纷纷露出严肃之色。 只见吴驹说道: “截至目前,已经确诊五万两千余人,而治愈数量刚刚破千。” “关内现在主要流行着两种瘟疫,一种是伤寒,一种则是初次出现的瘟疫,论严重性和传染性丝毫不输于伤寒,由于症状类似于伤寒,所以我们将其称之为类伤寒,感染两个疫病的人数相当。” 此言一出,苏长老等人的脸色一变。 他们对函谷关的情况并不了解,也是第一次知道竟然出现了一种新的疫病。 “伤寒的治疗主要借助于汤药,麻黄汤、白虎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小柴胡汤方、大柴胡汤方等等,具体使用哪一个目前是因人而异。” “而类伤寒的治疗主要以青霉素为主。” “青霉素?” “青霉素乃是何物?” “没听说过啊。” 此言一出众人不由得交头接耳,这个药方的名字他们还是头一次听说。 苏长老特意问了问一旁因年龄而见多识广的张师三人,见他们三人也对这“青霉素”没有印象后,于是发问:“魁首,这青霉素是?” “是我制作的一种新药,从目前的效果来看,对类风寒的治疗效果非常好。”吴驹给他们展示了一下自己带在身上的一小瓶青霉素药粉。 “没想到这趟还能见识到新的疫病和药方,绝对是不虚此行了。”一个医者感叹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