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天论
“坐。”对方指了指营帐中桃木椅子。 这是一处典型的主将军帐,装饰简谱,最大的布置就是二十多把椅子,正中主座对向门口,左右的椅子分列两侧,形成长长两排,最讽刺的是这些都是上好的黄梨木椅,原本是在马陵军中军大帐中的东西,没想到居然在这再次见到。 左丘扶风挤出一丝苦笑,顺从的坐了下来。 “本来想两天前见你,耽搁了。”上方的年轻人一面看着他面前案桌上的文书,一面自顾自的说着。 “我的长史说你是稷下学宫的同学。” 左丘扶风点点头,心里一直紧绷着没有说任何话。 “我向来对稷下学宫十分好奇,而且先生不是赵国人吧,听说你是燕国人,怎么会到赵国来。”对方好奇的问,似乎丝毫没有谈论令他紧张不安的话题的意思。 左丘扶风心里紧绷的弦微微放松,又觉得不该在这种事情上彰显自己的强硬,应该放在更重要的地方,便回应道:“我的师祖是赵国人,也是稷下学宫的先贤大师,我回到这是为效仿他。” 对方点点头,“想必是个德高望重的长辈,可惜今时不同往日,而且就我来看不必抱有太过美好的幻想,大师和你毕竟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让你瞻仰的大师是哪位。” 对方说着随手递给他一杯倒好的白参茶,这个举动及其随意,却让他有些受宠若惊又十分惊讶,对方却云淡风轻,举手投足间似乎只是做了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 一时间他有些不知道如何应对。 “尝尝,孙先生说这是乐浪国的白参,他们位于燕国之东,有大雪山阻隔,盛产金玉药材,当地人双臂修长,善使弓箭,还会吃人。”对方像是在随意聊天一样娓娓道来,和他说着一些不相关的事。 左丘扶风慢慢也被这样的气氛感染,心中紧张和戒备少了许多,开口道:“孙先生见多识广,稷下学宫地理志中确实记载了乐浪国,不过在下也只是道听途说。” 说着他品尝了一口参茶,不过没尝出什么味道来,“在下祖师是赵国人,是稷下学宫先贤大师荀子,所以自从稷下学宫学成后在下也来了赵国。” 对方有些讶异看着他,然后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左丘扶风有些惊讶,他根本没想到一个传说中的纨绔子弟,游手好闲毫无作为的伯爵之子居然也知道这些,心中对对方也有了亲切感,“这正是师祖圣言。” 对方点头,自顾自的说,“在春秋先贤之中我最推崇荀子之说,没想到先生还是荀圣后人。 在我看来荀子之说是最具有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并未弄虚作假,故弄玄虚而蒙蔽百姓.......” 说着他颇为感慨的念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彊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天道自有其规律,不会因君主贤明或暴虐而改变,人能做的是发现规律,利用规律造福自身,如果违反规律则会伤及自身,荀子的见是我最推崇的。 所以,若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为桀亡,那么人行只有自强,‘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放弃人为的努力而寄希望于天就违背万物的规律)” 左丘扶风听着对方侃侃而谈,一时间说不出来,心中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对于荀子的理论,他曾在稷下学宫研习多年,可没想到今天居然有人比他还说得透彻,不少地方也让他豁然开朗。 他忍不住放下戒备和紧张,与对方讨论起来,虽然有些话他暂时听不懂,但也觉得十分震撼。 “这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在先贤之中最具有科学精神......” “这其中是强因果关连的........” “荀子的理论之中自然规律是横亘不变的,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或者桀的暴虐而改变,所以人们需要利用、顺从规律而造福自己......” “在我看来其不变是对于上天而言,对人来说又是变的,因为人不可能短时间内完全了解探清所有规律。而是在不断学习发现中进步,所以在人的视角这些规律则可能是变化的........” “正因天行有常,只是无情的规律,所以人不能指望上天,而需要靠自己。” “所以荀子总结与其一味推崇和思慕上天,不如将其物化而控制;与其一味顺从和歌颂上天,怎么比得上掌握规律而控制它,这正是‘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 两人促膝长谈,很多话和见解都令左丘扶风豁然开朗,也大开眼界,随着交流的持续,他越发敬佩和看不懂面前的这个年纪轻轻的男人了。 两人一直长谈到下午,他忘了吃饭,忘了休息,只觉得手中的参茶十分香甜可口,整个人也如沐春风,几乎忘记了自己俘虏的身份。 最终对方道:“若我为证,必以荀子之说为治国之基。” 这话让左丘扶风心中一颤,萌发了某种激烈的渴望,到这时他也才突然反应过来,自己是阶下囚,而对面是他最大的敌人,他居然与敌人相谈甚欢废寝忘食,一时间心中五味陈杂,不知说什么是好。 这时抬头才发现营帐外已经夕阳西下,点起不少闪烁跳跃的篝火,不知不觉一天已经过去了。 等他回神想说话时却突然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