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把祖坟刨了!(求月票)
得着苦恼这么久?
“岳父大人之所以觉得不好解决,是因为岳父大人的一些想法,没有转变过来。
朱元璋道:“妹子,你不懂,那些文人一个个都是贱皮子。
不过这套办法,却还不够完善。
只有拿刀子,不时的砍下几个人的脑袋,再用鞭子抽着他们,他们才会老老实实的干活。
但是,在咱之后的该如何做,咱心里确实有些没底儿。”
有了说文解字这样一本字典存在,朱元璋他们再理解起字典来,就非常的容易了。
治国理政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不说一点都没有,可也差不多就是等同于没有。
若是没有这东西,想要推行简化字和汉语拼音,根本不行。
比咱所想的那个折中之策,好的太多太多!!”
与其说咱指望着这些文臣官员们治理天下。
“字典?这是什么东西?”
都做出了多少烂事。
还不时能够看到一些说简化字不行,应该全部使用繁体字之类的论调。
这下面的经历,是最锻炼人。
这样根本不行。
偏偏还一个个傲气的,很觉得他们有天大的本事一样。
反倒不如说,咱是指望着下面的众多胥吏来治理天下。
在任上肯下功夫,肯学习,做出突出政绩的人,则向上升迁。
他们难以胜任。
都是前面的皇帝,给他们的地位抬的太高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岳父大人指望他们能够处理好各种政务,各种事情都给处理的井井有条,又怎么可能?
这字典才是是重中之重。
朱元璋想要在大明推行简化字,推行拼音,其中的前提,需要先编撰出相应的字典来。
也坐在这里,扭头望着自己的二姑父。
都是不由将目光齐齐望向韩成。
这是朱元璋很少出现的状态。
这是个他没有听说过的新名词。
关于简化字和繁体字之争,哪怕是韩成所生活的年代,简化字都已经推行了多少年了。
毕竟自己在此之前,可以说是把整个房屋都给拆了。
他们中的许多人,拼命读书,想要出人头地。
结果,清朝对于他们这些人,是真的不客气。
但是现在的情况,和当初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不同。
朱元璋坐在这里,想着韩成给他出的这个主意,越想越是激动。
哪怕是朱元璋,动用皇权强行推行也不成。
朱元璋又夹了一块红烧肉,放在口中,一边咀嚼一边道:“这是肯定的。
等待着二姑父开口。
比如当初高启那一帮子文人,就自视甚高。
“岳父大人说的真对,事实情况就是如此。
这些人在其中,只不过是起到了一个传话的作用。
很容易造成混乱。
还陷入到了原来的思维里。
许慎和说文解字的名字,说实话,韩成在后世之时都有听过。
他所采用的办法就是,停科举,兴国子学。
倒是讽刺的很。
你这个办法好!真好!
今后咱就采用了!
咱必须要将这个事情给推行下去!
只要有足够多好用的胥吏,这些所谓的文臣官员,再少上个三五成,甚至七八成,咱觉得大明都不会多混乱。
还是你这个办法好!
对于科举选拔出来的人不好用这件事情的苦恼,朱元璋已经是好多年了。
按照偏旁部首,或者是拼音给它们排序,并对每一个字进行注音,注释,同时还要规范书写笔画的典籍。”
这岂不就是韩非所说的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重八,有些时候该柔和一点,也要柔和一点,也不能只打打杀杀。”
最终的结果,还是如同韩成给自己所说的大明未来那样。
有了这个补充之后,岳父大人再开科举,能够获得更多的有用人才。
带着一些咬牙切齿的模样,仿佛嘴里的肉,就是那些文官们一样。
但没过多久,又变了脸色。
不过若是有了这字典,那可就不愁了。
在官员的眼中,吏员乃是不入流的存在。
正所谓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比你现在所举办的国子学里,出来的学生,都要更加的好用,更为顺手。”
他想了一阵,用力的点点头了很。
岳父大人还需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才行。”
韩成笑道:“这不岳父大人不是那样的人嘛!
朱元璋绝对不敢动他。
把这些人砍的都老实了。
且相对于后世而言,这些人要更加的保守和守旧。
配合着字典,确实能将之给很好的推行下去!”
韩成却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字典。
他们反对了,咱就不做事了吗?
笑话!
让很多人都不敢去想。
但却有人有许许多多骨头软的,迫不及待的改换门庭。
咱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