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为何不打水战
刘体纯对此表示赞同,说道:“黄先生可说了时间?要知道,西安八旗和禁旅八旗正在赶来,必须在之前就做出决定。” “黄先生对此已有判断。”李来亨说道:“他争取一个月之内造出新武器,攻打巫山,再争取在半个月或二十天之内解决战斗。” 刘体纯再次显出惊讶之色,他也估算过八旗兵赶到的时间,竟然与黄立相差不多。可见,黄立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是随便和草率做出的决定。 “明日,或者后天,本公去见见黄先生如何?”刘体纯问道:“不会打扰他的研制工作吧?” 李来亨笑道:“怎么会?刘叔要见黄先生,提前知会一声也就是了。” 刘体纯放下心来,举杯相敬。 在他们看来,黄立即便是三太子的使者,他们也要表现出足够的尊重,呼来喝去是不合适的。 所以,刘体纯要亲去相见,李来亨也没有把黄立请过来的意思,一切就显得那么自然而然。 而且,夷陵大捷也树立起黄立的威信,李来亨、袁宗第等人几乎是唯马首是瞻,给予了足够的信任。 只要黄立的建议具有可行性,李来亨等人都会选择相信,并照此执行。 离言听计从还差那么点,因为还不是盲目地信任。 而黄立也不会太过离谱,他也虚心地听取意见,并在制定计划时,采取说服和探讨的方式,以得到一致的赞同。 何况,再攻巫山也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了决定,并不是夷陵大捷就飘了,膨胀了。 按照清廷三省会剿的战略,“宜豫会师期,分道并入,使贼三路受敌,彼此不暇兼顾。一路既平,就近会师,贼可尽歼。” 三省清军的围攻,秦军上庸、蜀军巫山、楚军夷陵、当阳,从东、西、北三面围攻压缩。 可古代的交通和通讯,事实上使三省清军处于各自孤立的状态。分进合击,有被个個击破的危险。 不仅消息传递缓慢,且因为夔东地区的山林密布、路陡难行,使得三省清军很难呼应,并快速地相互支援。 这在明军展开东西两线反击时,就已经暴露出来。先是湖广清军,再是四川清军,都是个个击破的打法,且差点就获得了成功。 特别是盘踞巫山的四川清军,几乎就是个死地。援军是不可能的,至少在短时间内是没法赶到的。 所以,一旦失败,跑都没法跑。钻深山老林当野人,凭他们的野外生存技能,几天都撑不下去。 也正因为是背水一战,不胜则死的局面,四川清军的作战意志还是很坚定的。李国英也很会鼓舞士气军心,携带小刀,登城亲自指挥战斗。 但作战意志不是重点,明军同样也是士气旺盛。只要能摧毁其心理防线,也就是高大坚固的城池,四川清军和湖广清军,也没什么两样。 “时间还是要快,尽管清兵的援军短时间内无法赶到,可真要救援,或是展开牵制的话,对于攻打巫山,还是会形成威胁。” 夜色阑珊,黄立还没有入睡。坐在桌前,看着画出的巫山地图反复思虑,并在纸上不时地写着具体的作战计划。 “城西高唐观和城东的玉枕山,清军建有城寨和炮台,居高临下,对攻城部队威胁很大,应当先攻取。” “好在这两处的地势并不算太高,也不险峻,利用火箭,应该能够将其烧毁并攻克。” “关键还在于切断城内城外敌人的联络,使其成为孤立据点,难以互相支援呼应。” “最好是将清军困在城内,只能坐以待毙,就象夷陵那样。巫山只有四座城门,北面的直对群山,封堵比较困难。共它三门,或许可以通过壕沟加以阻寨。” “清军以壕沟为障,是防守;我军以壕沟分隔敌人,封堵其出城之路,是为攻击的手段。” 炭笔在纸上划动着,黄立突然皱起了眉头,盯着大宁河久久没有移动视线。 如果说攻城的战术打法已经基本确定,且有很大的胜算的话,那后勤保障就成为最大的难题。 明军反攻巫山的时候,是在大宁河以东安下大营,与巫山隔河相望。 不仅与攻城部队分隔开来,运输粮草物资也只能通过大宁河的狭窄处修建的浮桥来运输,还要走十几里的陆路,相当地费时耗力。 “所以,李国英突然开城反击时,面对的只是明军的攻城部队,而不是全部人马。” 黄立看着地图,凝思半晌,提笔在巫峡口文峰观处画了重重的一条线。 “明军攻打巫山,并未进入巫峡,而是提前登陆,并扼守北岸,防备清军的水师。如果能够击败清军水师,使其退出巫峡,就不必非得隔着大宁河安营扎寨。” 黄立突然发觉自己的思路又被打开了,进攻巫山的作战计划,其实不一定对老老路数修修补补,竟然还有其它的捷径可走。 “不管是明军,还是清军,围绕着长江作战,对于水师的依赖都是相当大的。可为什么不爆发大规模的水战,以消灭对手的水师为目标?” “没有了水师,巫山清军也是瓮中之鳖吧?难道他们还能靠着两条腿翻山越岭,进行长距离的进退,或是继续进攻?” 黄立缓缓起身,踱至门外,在清冷的夜风中久久伫立,反复思考着这个新战法能否实施的可行性。 “从整个夔东之战的过程,以及再追溯至明清两军的交战史,在长江三峡地区几站是没有爆发过水战的。” “三峡特殊的水文情况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恐怕是水战的武器装备,以及水兵的作战能力。水师应该都是水手,只会操船,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