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各有其道
刘义隆想了想,又道:“这曲辕犁应当及时推广,如此对百姓农事大有裨益。” 刘诞道:“图已画出,不用几日,便能做出样件。” 刘义隆点头,叹了口气,道:“若朕身体无恙,待曲辕犁做成,朕真想亲自去田间耕地,以此为天下表率,为曲辕犁的推广开个好头。” 说到这儿,刘义隆突然有了主意,望着刘诞,接着道:“休文,曲辕犁做成后,朕命你代朕去田间耕田,以为天下表率。届时,朕令各部官员前去观看。” 刘诞没想到刘义隆竟然如此重视,心中惊讶,但脸上依旧平静,道:“儿臣领旨。” “还有一事。”刘义隆咳嗽了两声,“你分心农事,之前收入禁军的东宫卫队又多有休远亲信,朕担心你治军劳累,想调配几位将军助你。” 刘诞以为刘义隆是试探他,当即道:“儿臣本是暂领,如今局势已平,儿臣恳请父皇将此重任委于他人。” 要是刘诞没有自请著书,并搞出了曲辕犁,刘义隆还真有夺了刘诞东宫卫队兵权的想法,但因为这两件事,如今刘诞在刘义隆心里,不仅忠孝仁义,还潜心实事,这样的儿子,自然难行叛逆之事。 相比之下,刘铄广聚良才,刘宏未有平叛之功,这两人都不适合掌东宫卫队。 因此刘义隆摇头,道:“你这些年四处征战,又平叛有功,领军治兵之才可堪此任。朕意已决,你无需多言。朕只问调配之人,伱可有人选?” 刘诞自然不会这样光明正大的召集人才,说道:“儿臣请父皇定夺。” 刘义隆道:“你既无人选,朕意,萧道成回建康述职完毕,便听你调用。” 刘诞闻言一怔。 萧道成在元嘉十七年,便开始参军入伍,元嘉二十七年,受刘义隆重用,说起来,也算是年少成名。 但萧道成真正被大众熟知,是因为他是南齐开国皇帝。 刘宋就是终结在他的手里。 刘宋自刘义隆之后,还有刘骏,刘子业,刘彧,刘昱,刘准五位皇帝,萧道成历经刘宋六位皇帝,最终终结刘宋,听起来,似乎年龄比刘诞要小很多,但其实萧道成比刘诞大了六岁,今年二十五。 刘诞知道历史走向,心里不敢小觑萧道成。 但刘义隆则不然。 在刘义隆眼里,萧道成是寒门武将。 为了削弱世家门阀对刘宋政治的影响,刘义隆时期便开始大量任用寒门子弟。 所以刘诞理解刘义隆对萧道成的这个任命,怔了怔后,躬身行礼道:“儿臣谨遵父皇旨意。” 刘义隆点头,道:“有萧道成和袁淑辅助你,你可轻松许多。” 刘诞道:“父皇关怀之心,儿臣感恩不尽。” 说了这几件事,几人又讨论了一些其他政事,这才散去。 …… 出了宫门,刘铄和江湛一道同行。 行至无人处,江湛道:“随王今日可真是出尽风头,殿下需得尽心办出一两件漂亮事,如此方可赢得圣心。” 刘铄笑道:“改进农具,著书农事,不过雕虫小技,乃小人之道。上位者,当胸怀广大,腹有良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如此方是大道。” 江湛道:“殿下岂不闻治大国如烹小鲜,在此关键时刻,殿下一言一行,皆能影响圣心。” 刘铄点点头,道:“江公此言也有理,但圣心难测,或行百事,不如顺天心。随王处事妥帖,实心用事,但父皇仍旧最喜建平王,次喜于我。” “殿下此话,何以见得?”江湛问道。 刘铄道:“建平王于平叛无尺寸之功,却被调任回京,委以重任。随王平叛有功,实心用事,但若不是急流勇退,他掌东宫卫队的兵权今日便被夺去。而我揣摩圣意三次皆错,父皇也没有责怪之意,且允我广纳良才。” 刘铄此言,倒是实话。 江湛无可反驳,问道:“殿下以为当如何行事?” 刘铄道:“历来承大位者,或顺圣心,或积兵马钱粮。对此,我有三步。” 江湛问道:“哪三步?” 刘铄看了一眼四周,见四下无人,低声道:“第一步,我需行大道,尽职公事,以获父皇圣心。第二步,广聚良才,结交世家。第三步,让其他争位者出错。” 江湛闻言,点了点头。 对于江湛这种政客来说,对于皇位的争夺,各有其道,手段没有高尚卑劣之别,只要能上位,搞死竞争对手也不是完全不可以。 因此江湛想了想,低声道:“刘劭被流民所杀之事,或许可以利用。” 刘铄闻言,眼睛一亮,当即道:“请江公赐教。” 江湛道:“此处非长久说话之地,当另寻别处。” “也好。” 刘铄同意,与江湛一起找地方密谋。 …… 另一边,刘诞、徐湛之、刘宏一道同行。 徐湛之想不明白刘诞所作所为,到底是争还是不争,但是这次他没有问。 当然,他不问不是因为刘宏在旁边,而是因为他知道,即使问了,刘诞的回答也会是模棱两可。 而且,从抓严道育到平叛刘劭,再到著书和改进耕犁,刘诞所表现出来的心机谋略,才能武略,都远在他之上,对于这样一个人,徐湛之愿意暂时听令行事。 因此出了宫之后,徐湛之便告别刘诞和刘宏,坐着他的大轿回府去了。 见徐湛之出行如此奢华张扬,刘宏主动对刘诞道:“徐公精通政事,但生活未免奢靡,随王若有机会,可稍加劝诫。” 刘诞没想到刘宏会以这话开场,笑道:“岳丈大人有心推我入主东宫,他若因生活奢靡被父皇所远,于你可是大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