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这个朋友,本王交定了
看到赵与芮进府,李宗勉立刻起身拜见,然后就劝说赵与芮,不要这么晚回来,天黑不安全,不要到有些地方游玩,万一再引起言官弹劾,凭添事非。 他这人说话不会拐弯抹角,直言现在沂王只是刚到临安,但时间长了,可能会有言官指三道四。 赵与芮认真听着,然后点头:“李教授说的有道理。” “走,里面来,本王正有事,想询问教授。” 赵与芮一个瞬移,把话题换了。 李宗勉无奈,但也只好跟着沂王进勤德殿。 等两人坐定,赵与芮道:“本王今天认识了几个少年勋贵--” 赵与芮把五个名字都说了遍,主要是想请李宗勉介绍来他们的家庭父辈,袁密海只会说個名字,大部份都不是很熟。 李宗勉闻言喜道:“赵葵是我大宋良将,赵范也是贤臣,沂王可以好好结交下。” 他果然很清楚,把赵葵一家情况向赵与芮做了介绍,赵与芮这才知道,赵葵在南宋,名气不比孟拱、吴阶等差,且现在拥有重兵。 赵葵历史上还做到丞相,属于能文能武的人才。 南宋后面的顶梁柱,余玠、吕文德等都是赵葵培养出来的。 郭家在孝宗、光宗时期,统治禁军近三十年,禁军中势力盘根交错,现在夏震也无法全面清除。 夏震是郭杲之后任殿前司都指挥使的,目前和史弥远是铁盟。 “那秦琛据说是奸臣秦桧后代?”赵与芮说到秦桧后代时,李宗勉居然反对。 “秦家在秦桧之后,也出过一些忠义之士。” “世人只记得秦桧之恶,对他们的后代有失公允。” 嘉定十四年(1221年)即去年,秦家秦熺的后代秦钜,算是秦琛的族伯,战死在沙场上。 去年金军南侵,进攻蕲州。秦钜与郡守李诚之率众英勇抗敌,因寡不敌众而败,众将士要带其和家人离开,秦钜叱曰:“我为国死,汝辈可自求生。”带着一双儿女跳进城下雄雄的烈火之中。 他另两个儿子,次子秦浚先往四祖山,兵至亟还,与弟秦瀈从父偕死,全家为国尽忠。 李宗勉说到最后,长叹道:“当年官家(宋宁宗)召集群臣商讨抗金对策,老臣赵放提议让秦钜领兵抗敌时,就立即遭到众人反对。他们认为,秦钜是大奸臣秦桧的曾孙,其祖恶贯天下,万人唾骂,用此人必然要贻害国家。后来官家采取折中的办法,封秦钜为蕲州通判兼领守备事务,才让秦钜有了那次报国的机会。但秦钜自己和一家人用尽忠报国,证明了他们的忠诚。” “开禧北伐,秦卓捐资四千万贯,几乎倾家荡产支持朝廷,所以祖辈的过失,不能全记恨在后辈之上。” “教授说的是。”赵与芮拍案而起,义正言辞的道:“本王岂能因为秦桧,而鄙视疏远他们的后人,秦琛这个朋友,本王交定了。” 看来还是要多读历史书啊,不读史书,都不知道秦家还这么有钱,哦不,有这么多好人,赵与芮嘴角边,情不自禁的流下了感动的口水。 他身边已经有了一个得罪了很多勋贵的李平夏,也不乎多一个万人唾骂的秦桧。 ----- 赵与芮回到府上已经后世九点,而距离他不远处的丞相府,灯火通明,来往人员不绝,繁忙无比。 这会正是史弥远处理朝政大事的关键时间,每到晚上,从南宋各地,络绎不绝的奏书从四面八方向史弥远府上汇合。 没错,此时在南宋朝,各路主要官员的奏书,基本都是直接报给史弥远,像此时地方的重要的领兵大将赵葵、贾涉等更是事事请奏史弥远,很少往宁宗那边送。 史弥远是如何集权架空宁宗的呢? 除了宁宗不管事外,他主要用的,就是减少别人和宁宗面对面接触的机会。 你就是有事想和宁宗汇报,都没机会与宁宗单独聊会天。 南宋上朝并不是天天都上,袭北宋制试,基本是五天一次,但皇帝每天要早起,然后有部份高官都要去拜见皇帝,比如丞相、参知政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御史中丞等,他们会一起皇帝那磕头问安,然后闲聊几句就回头,有时都不会闲聊,这叫‘常起居’。 所以每天能和皇帝见面的,也就是丞相,副相等寥寥几个人,这些人现在大部都是史弥远的亲信,比如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宣缯、签书枢密院事薛极等,都是史弥远心腹亲信。 但见到皇帝,也不代表一定能和皇帝单独说话。 南宋要和皇帝沟通,除了面见皇帝,就是奏对和章奏上书两种方式和皇帝交流。 面对第一种奏对,史弥远沿用自孝宗以来的二府合班奏事制度,确保御前会议中不会出现枢密院长官分班奏对,杜绝分权牵制的可能。 嘉定六年(1213),真德秀向宁宗谏言,早朝时,“闲遇两班,多从隔下,既进复却,或至再三……臣愿自今……仍诏宾赞之臣,虽有两班,皆令宣引,则下情可通而上听无壅矣”。当时两府合班奏事,共占一班。而“闲遇”两字表明引导两班上殿的机会不多,即使被安排了班次,也经常被隔至次日奏对,甚至三番四次的隔下。也即宁宗早朝之上,多数时候仅有两府宰执一班奏事,其奏事时间几乎占据了全部早朝时间,以至于其他臣僚没有充分的奏对机会。 面对第二种,史弥远则采用多种手段,使得文书通进尽量多地集中到宰臣,而不是皇帝。其中最有效的做法是舍奏而用申。 宋代各级官员向朝廷上言时,通常有奏和申两种文书可供选择。奏指章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