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 第381章 陛下你可不能学杨广

第381章 陛下你可不能学杨广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因是当时主河道的发育和治理不当产生的。

汉武帝元当三年,黄河在瓠子口决堤,洪水遍及十六郡,武帝派了十万民工去堵,没有成功,洪水泛滥了二十多年。

一直到元封二年,过了二十多年后,汉武帝不服,下定决心再次搞定他。

这次他动员了数万军队去干这事,还亲自到现场,又令所有官员和军将也身先士卒(官员们也背土填沟,充为民夫用),咦,这次终于搞定了。

赵与芮听到这里,不由笑了。

国人都是如此,干什么事,都得领导先上才行是吧?

汉武帝第一次只派了几个官员,带着十万民夫上阵,耗费无算,结果无功。

第二次派了大量官员,让官员先上,居然成了。

他立刻打断陈戴:“汉武帝这招可以学下。”

“凡治理黄河,相关官员,当地官员全得上,治理不好,都不要回家。”

“治理的好,就算功绩。”

工部众官员苦笑,但不得不认为,皇帝这招,或许有用。

陈戴接着又道,后面到东汉永平十二年,朝廷派王景治理黄河,这人非常擅长水利,这次发卒几十万,这个卒可能也是当兵的意思,也可能是百姓的意思,但根据汉武帝的经验,搞不好动员的还是当兵的。

这次干的挺好的,他们先修系统的黄河大堤,又弄了新河道,还整治了汴渠渠道,新建了汴渠水门。使“河汴分流”,收到防洪、航运和稳定河道的效益。新河自今濮阳市与故道分离,经范县、东阿、滨海,至利津入海。这条河道一直维持到北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近千年无重大改道。

这次修理维持了上千年,可见古人的智慧和能力还是相当强的,只要让专业的人去干专业的事就行。

但进入他们大宋之后运气就不好了,宋朝是黄河灾害大发生的年代,远远超过前朝。

当时由于京师开封就在黄河下流,北宋其实也挺重视的,但重视也没有用,黄河灾害发生太多。

北宋庆历八年(1048),黄河在澶州商胡埽(今河南濮阳东北)决口,改道北流,经内黄、大名、静海,至天津入海,称“北流”。嘉佑七年(1062),黄河又在大名第五埽(今河南南乐县西)决口。

大宋朝被弄的焦头烂额,到处修补,再后期到北宋灭亡,这事就不好干了。

金国和南宋都顾不到黄河,到金国灭亡时,这么多年时间,黄河下游长期没有一条固定的河道。

这是什么概念,就是经常一发大水,河道就变了。

这之后一直要到元顺帝时期,元朝才开始整治黄河,这已经又是一百多年后的事了。

按陈戴所说,两宋治理黄河都集中在北宋,主要有三次,但全部失败了。

这三位皇帝分别是宋仁宗,宋神宗,宋哲宗,三位皇帝都想干一件事,就是让黄河改道,然后全部失败。

干的最差的就是宋神宗,但这个锅吧,要让王安石来背,因为是王安石主持的。

赵与芮听到这里,马上打断陈戴:“王安石懂水利建设?”

众工部官员面面相觑,也不敢说什么。

皇帝常说,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王安石你懂个齐八毛水利。

王安石弄了个曹村缺堤出来,后果相当严重,不仅让曹村溃堤,还淹没了大约三千万亩的良田,使得曾经非常繁荣的淮河地区瞬间就变成了“死城”。

赵与芮听的都要跳起来。

他到处查没粮田,想抄没三千万亩田有多难?王安石大神随便一下就淹了三千万亩。

但后面宋哲宗表示我不服,我肯定干的好,比前面的皇帝都英明。

结果又是失败。

后世还有学者说北宋之所以灭亡,治理黄河也是有原因的。

因为治理不力,让附近大片区域,受到沉重的灾难,使很多百姓也流离失所,严重消弱了北宋的国力。

说到这里,陈戴等有几个官员小心翼翼看了眼赵与芮,大概他们的意思是,现在大宋国势相当好,陛下你要不要再等等?陛下你可不能学杨广?

皇帝赵与芮和杨广似的,似乎想在位期间把所有的大事情干完,这才刚和蒙古议和,就要治理黄河,大伙还是挺担心的,一旦和宋神宗一样来个神操作,几千万亩田被淹没,那就是搞笑了。

当然,两宋干的烂事不止这些,“建炎二年,东京留守杜充,闻有金师,乃决黄河入清河以沮敌,自是河流不复矣。”

杜充这混蛋也是要载入史册的,不过那时赵构刚刚建立南宋,这锅要南宋来背。

赵构刚登基没多久,金兵来了,东守留守杜充看了看当地地图,脑子里不由自主想像着在黄河河道上扒开一个口子,然后就看到很多很多的金兵都被河水冲走了,没冲走的在泥泞地里也都走不动了。

我曹,我太聪明了,杜充说干就干,没什么犹豫,立刻让人把黄河决堤了。决堤的地方是今滑县李固渡。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金兵一个没冲走,大宋子民被冲走无数,大宋粮田被淹没无数。

杜充这次缺堤,是历史上扒开黄河,造成损失最严重的大事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