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都是蒙古人的责任
当然,清朝也有‘淡食之虑’,就是有吃不起盐的百姓。
所以赵与芮降低盐价是目前最好提升产量的手段之一。
赵与芮登基前市场上六十文一斤都算低价,两百文一斤都有。
现在降到十五文出场价,卖价控制在三十文左右是没啥问题。
几日后,马光祖陆续看到有商人和小贩来批发精盐。
朝廷改制之后,无论是谁都可以来批盐,这样和元朝相比,就少了中间贩。
元朝出场价两百五十文一斤,盐商拿到后,卖给商铺是五百文,商铺再卖给百姓是八百文,让元朝后期的百姓尝了中国史上最贵的盐。
如今朝廷改制,谁都可以批盐。
最低价是五文出盐价,加税十文,也就是十五文。
比如瞿来的瞿家,本身也是当地盐商大户,他以前是每月来进盐,现在是几个月进一次。
一次进盐五万斤。
因为朝廷规定,进盐五万斤以上,是最低价五文一斤。
瞿家有自己的商铺,有自己的销售渠道,拿回去后,等于成本价就是十五文。
又没有出松江,运输成本也可以忽略不计。
瞿家盐铺以前在华亭卖八十文一斤,现在只能卖三十文一斤,每斤赚十五文。
没办法,很多商铺自己也过来拿。
有些商铺进货不多,只敢进五千斤,五千斤进价为八文,加税就是成本十八文,他卖三十文,每斤赚十二文。
朝廷的新规是,最低采购一次为一千斤盐,进价最高为十文。
进货越少,进价越高,就是防止小商铺,影响到大商户的利益。
同时对各县各地的盐铺有限制,因为拿盐没限制了,那有可能出现,一个县城从十個盐铺,变成一百个盐铺,大伙都来卖盐。
所以各县各地的盐铺数量有限制,防止太多影响销售。
本地没有盐铺位置了,你有本事,不怕运输,可以拿大量的卖到外地,甚至卖到国外。
像松江地区,因为进价加税,才十五文,也有两浙大商户,以十万二十万的进货,从海路卖到高丽和日本。
此时宋盐质量好,价格低,卖到海外也是很赚钱的。
马光祖到当地后,一面负责盐业公司的经营,同时经常用笔记录当地的实际情况。
每月产量如何,销量如何,盐户(灶户)对工钱和生活还有制度满意不,朝廷还要不要调整出产盐价?其他有没有要改的。
他离京前,皇帝赵与芮和他单独谈过,他需要在这里写个后世的论文报告,到时回京述职时向皇帝汇报。
皇帝要知道自己的盐业改制合不合理,有没有要改的地方和问题等等。
这马光祖也是个人才,在松江盐业公司呆了两年后回京,写了数万字长的论文,在论文最后,向皇帝建议。
朝廷税收还能降五文,让利于盐商和灶户,因为他发现,宋盐此时质量好,价格低,完全可以入侵蒙金、高丽和日本及南洋等地市场,这样更能提升产量。
----------
宝庆三年(1227)到四年(1228)年是南宋国内比较乱的两年。
赵与芮在国内丈量粮田,改制盐税,得罪了大量的地主官绅,又因为丽正门事件,还得罪了很多读书人,赵与芮以雷霆手段,加上恰当时机的‘龙腾钱庄’事件,弄的地主和官绅们也焦头烂额,顾不得和朝廷做对,纷纷在想着如何把钱弄回来。
所以国内看起来很乱,但没出什么大事件,少数的纷乱,也很快被镇压。
然后朝廷表态,要帮大伙追回存款。
没办法,三年到四年这段时间,龙腾钱庄在各地收网,各地富商到当地衙门汇总,上报自己被吞的存款,在宝庆四年三月集中报到京师时,总量达到一亿八千万贯,着实震惊了满朝文武。
大伙这才发现,我大宋还是很富的,要知道这些存钱到钱庄的人,也许只占全国富人的一少部份。
其中以两浙和江南损失最严重,其次是福建,四川。
四川这时是南宋前三富的地方之一,很多富人也是损失惨重。
不过他们要是知道历史就应该庆幸,因为在原本的历史上,没多久,拖雷就领兵大破四川,屠杀上百万人,掠夺无数财富而去。
这两年也是赵与芮登基以来比较乱的两年,好在有惊无险的渡过,而且蒙古正好回去竞争汗位,金国又和南宋暗中结盟,史天泽攻山东失败,大宋国外一片和谐,国内的混乱,很快被赵与芮平息。
宝庆四年四月,皇帝赵与芮在上朝时,发布了对于龙腾钱庄的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让群臣和天下富商们震惊。
赵与芮说,经过锦衣卫和皇城司大半年的调查,甚至派细作深入到北方各国。(暗指金和蒙,特别是指蒙。)
这件事呢,是由国内奸商勾结外部势力一起干的,他们的任务就是,收刮我大宋财富,消弱我大宋国力。
这个外部势力,在各地的宣传下,几乎就明指蒙古人了。
朝廷说他们收到存的钱后,从海路往北方,直接运到燕京,朝廷水军在山东附近截获了一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