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七章 蛋糕做大九年粮
朱元璋吸了吸鼻子,烤鸡架凉了,拿过去热,又喷了醋。 ‘阿嚏!’他打声喷嚏:“馍怎样做大?” “自然是多放面。”里长的鸡架没让憨憨热,喷醋的目的便是为了怕凉的时候吃着腥,越热肉越缩,越缩越硬,会咬不动的。 朱元璋:“……” 换一个大臣敢说出这句话,他保证立即骂人,面对里长,他忍了。 “陛下,大明出海后,顺着岸走,遇到的地方受气候原因影响,本就产量高,他们的农耕技术却不够好。 在没有高炉和平炉之前,冶铁和炼钢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产量低。 咱们在和林时,送给牧民们的成套铁器,他们十分珍惜。 如今大明的冶铁、炼钢技术独步天下,别人不行的,别看他们弄出来一些武器还凑合,但产量跟不上。 咱们为他们提供一些种植和养殖技术,他们就有了更多的可以用来与大明交换的产品。 那边以水稻为主,天竺西北地方由于降水少,则以小麦为主。” 里长终于不说挨骂的话了,把蛋糕做大,憨憨说的。 为别人提供一点东西和技术,利用别人的劳动力来给自己服务。 “哦~~”朱元璋恍然,这么个多放面,有面才能放,面需要种。 “帮他们种地,他们种完了拿来跟咱们换,咱们好储备粮食,现在咱就怕受灾,最近没有太大的灾了吧? 然后让他们养猪和家禽,不对,让他们养牛马,咱们需要牛马耕作和运输。 现在的储备粮不够全大明百姓吃半年的,贮够一年的才安心。” 朱元璋想明白了,叫别人帮忙干活,大明给他们一点好处就换回来大量的东西。 里长看一眼朱棣:“之前已提过,明年就北平行省干旱,已经开始应对,包括河北所在和部分山东地区。” 朱棣:“……” 他也不晓得是该高兴啊还是该难过,眼看着受灾,总归是笑不出来的,但偏偏提前很长时间预警,可以准备。 像四川那边,大水一冲,啥都没了,好在人带着牲畜家禽跑到高的地方,房子拆了木头。 “父皇,开春多派些打井机过去,还有挖掘机,先挖坑蓄水,夏天旱。” 朱棣为自己的封地百姓多要东西,百姓已经在打井了。 百姓信任朝廷,朝廷太神了,说哪里旱哪里就旱,说哪发大水哪便发大水,说地动那必然要动,只有说蝗灾的时候没那么严重。 朱棣的意思是趁着有时间,多多造打井机,就是那个一压就从地下抽水的。 北平行省种小麦,夏天收完了好种大豆与高粱,加上百姓种的棉花,一个大旱,万一水不够了呢? “好好好,造,造好了用船从海里送去。”朱元璋答应。 他觉得打井好,不喝河里的水,百姓就减少生病的几率,哪怕要求百姓烧开水,百姓有时为了省柴火也舍不得。 “燕王殿下放心,北平行省不会出问题,明年会派机械到那里帮忙翻耕。 咱大明需要储备九年粮,抽空就建一建粮仓,最好三年内储备上。 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 里长可不想只有一年储备粮,九年粮食储备,其实年头久的陈化粮不好吃,口感差。 那么就拿来喂牲口、养家禽,用新的粮食放进去。 关键的时候,真没有吃的了,陈化粮很香,比草根和树皮好吃,还不像观音土一样会吃死人。 “对对对,九年。”朱元璋见里长说九年,他就有底气:“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 他把后面的话说出来,《礼记》中的内容,不过他觉得以前的礼记写的不太真实。 怎么可能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种三年粮食就攒出来多一年的?那得是现在的轮作和套种。 汉朝的时候有这技术?这还是下丘村琢磨出来的,要不就是专门说的南方,一年两熟。 现在种完水稻种油菜籽的方式,没有畜力得累死。 山东、河北、河南等地收完冬小麦,都不敢耕地。 马皇后吃了一个烤鸡架的脆骨,口感不错:“从外面买粮确实省事,今年一年没少买,粮食都拿来给将士们吃了,有的地方米很香。” 她管着对外贸易,大量的粮食被送过来,然后发给军队,额外多给,军队有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