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诘问
经历了去年的水灾瘟疫之后,今年难得的风调雨顺。 对垒几日后,便进入秋收时节。 沉甸甸的粟米将汜水两岸妆扮成一片金黄色,某种程度上,粮食就是这世道的黄金。 周牵带着山上的老弱妇孺们开始收割。 与此同时,张遇又尝试了一次渡河,依旧以失败告终。 此后,洧水两岸便静悄悄的。 一切按照李跃的构想在发展。 收割的粮食被送上山后,军中上上下下人心安定起来。 丰收的不仅仅黑云山,周围郡县都是如此,郑家又送来三千多石粮食,还有一百多头猪,几十头野鹿,三百多只羊。 缑氏、京县犒劳了两百余头牲畜。 李跃下令全部宰杀,洧水防线近六千人,每人能分到七八斤肉。 当天晚上士卒们分成三批,一批休息,一批警戒,一批在岸边燃起篝火,烤肉炖肉,一边吃一边朝对岸大骂。 连续三个晚上。 无论骂的多么难听,对面没有任何动静。 粮食收割完成,对黑云山而言,这场战争已经赢了一半。 再打下去也没多少意义,李跃不可能吞并许昌,张遇也攻不破黑云山。 正寻思着怎么收尾,有人却先沉不住气了。 郗逸之从荆襄赶来,带着江东朝廷荡寇将军的任命诏书,“桓公费尽心思为将军求得封赏,寨主不可辜负桓公的一片心意。” 手上提着诏书,却没有宣诏的意思,居高临下的眼神在李跃脸上晃动。 李跃道:“不知桓公要在下如何做?” 郗逸之道:“张遇累败于寨主,今士气全无,何不一鼓作气,大破之?” “张遇虽然小败几次,主力未损,兵力优势仍在,深沟高垒,难以攻破。”李跃实话实说。 不料郗逸之脸色一沉,“寨主这是在搪塞桓公?” 一个郗逸之李跃自然不放在眼中,但背后的桓温就不得不掂量掂量了。 “非是在下搪塞,而是形势如此,张遇用兵谨慎,虽折损千余人马,但手上仍有三万之众,我军只有五千余人,能守住洧水已是不易,何谈进攻?跃兵败事小,耽误桓公之事,乃是大罪,若荆襄愿支援数千人马,在下定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李跃客客气气的把球踢了回去。 五千人主动进攻深沟高垒的三万大军,这事放在哪里,都是自己占着理。 但郗逸之不是善解人意之人,步步紧逼,“黑云山加上轩辕山有四万之众,足以与张遇一战!” 此言一出,帐中诸将皆怒目而视。 能说出这种话,已经暴露出江东朝廷是怎么看待北人的,分明就没把黑云山当人看。 黑云山有四万人不假,但老弱妇孺占了一大半,这些人就因为郗逸之的一句话,全被推上战场? 这是让他们去送死! 似乎他也感觉说错话了,改口道:“拣选山上青壮与老卒,凑出两万人马,足以一战。” 李跃心中一动,此前桓温的信中,并不是这么咄咄逼人。 好歹桓温也是带过兵上过战场,不会这么愚蠢,黑云山的价值是呼应他日后北伐,而不是陷入江东的内耗之中,孤注一掷。 即便打赢了又能如何? 除了让黑云山成为众矢之的,李跃看不到任何好处。 “这是阁下之意,还是桓公之意?”李跃盯着他的眼睛,不再隐藏自己的气势。 每个从刀山血海里滚出来的人,身上都会沾染些煞气。 目光一碰触,郗逸之主动避让了,“桓公已将中原之事托付于某!” 桓温手上捏着江南半壁江山,既要盯着刚刚平定的蜀中,还要盯着建康朝廷,日理万机,不可能面面俱到。 “阁下请回,没有桓公钧令,恕难从命!”李跃懒得跟他多费口舌,今天别说一個郗逸之,就算桓温来了,黑云山也不可能整个压上去。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郗鉴高风亮节,有匡扶社稷之功,没想到他的后代,沦落成如此模样,忘记了他们原本也是北人。 “你……”郗逸之面色涨红。 “洧水堡兵凶战危,阁下乃江南贵人,不宜立于危墙之下,来人送客。” “哼!”郗逸之拂袖而去,手中的诏书也带走了…… 与此同时,张遇也在受谢家的诘问。 “区区一黑云山,数千贼众,张刺史三万大军,被阻于洧水之南不得寸进,损兵折将,颜面尽失。”谢肃似笑非笑,轻轻挥动着玉柄麈尾。 张遇沉声道:“黑云山非寻常贼寇……” 谢肃麈尾一扫,打断道:“张刺史此败,令我谢家在建康颜面尽失,伯父大为不满。” 张遇额头上暴起一根根青筋,几场小败已经让他怒火中烧,一个谢家的小辈,也敢当面指责他。 长吸一口气后,还是冷静下来,“莫要忘了,是你们谢家的人先临阵而逃,折损了我军士气,后面的战事方才不利,某不斩你们谢家人,已算法外开恩!” 谢肃哑然,真算起来,是他的小叔父谢万的过错。 若揪着此事不放,张遇杀了谢万,江东也挑不出毛病。 “还有,某与你们谢家只是协作,并非是你们谢家的下属。”张遇语气平静,却又透着一股威仪。 若不是谢万关键时候临阵脱逃,他的大军已经一鼓作气杀到北岸。 战争就是如此,第一战折了锐气,后面更难打。 而且对面死守营垒,让张遇无计可施。 真把家当葬送在这里,他这个豫州刺史也当到头了。 “小子失言,张使君恕罪。”谢肃及时低头,以麈尾掩面。 张遇神色缓和了一些,“要破黑云山贼子,需你我两家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