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工匠
北行的人很快就集结完毕。 所谓家眷,不过是一些老弱妇孺,以及乞活军的伤残老卒,灰发苍苍,一千三百多人,坐在几十辆大驴车上缓缓向北而去。 驴车上铺了厚厚的干草,还带了不少煤饼,以防气温骤降。 不过他们脸上并无多少沮丧之意,一听说去广宗,反而颇为喜悦。 广宗是乞活军的大本营,钱粮广足,不用挨饿受冻。 与之相比,在黑云山上朝不保夕。 “老兄弟们,去了广宗,吃喝就不愁了。”薄武鼓动着人心。 “哈哈,我家的几个侄儿在广宗,也不知道怎样了,现在过去,正好相聚。” “当年我妻儿失散在河北,不知能否寻到。” 大部分人并不清楚其中的博弈和算计,没有性命之忧,便欣然前往。 李农要的也是黑云山的态度而已。 如今薄武带着家眷去了,两边不用再剑拔弩张。 “常先生果然了得。”李跃望着渐渐远去的人面无表情道。 常炜此刻又换上了藤帽和皮氅,“大丈夫能屈能伸,不可拘于小节,韩信有胯下之辱,张良有拾履之羞,寨主若有大志,不可一味逞强,在下有一言,不知寨主愿听否?” “先生请说。” “短则一年,长则两年,邺城必有大乱,寨主有雄心壮志,却也不可过早露出头角,薄头领此去,黑云山与广宗联系紧密,并非坏事,这已经是在下能想到的最好解决之道。” 虽说是李农派来的,但李跃感觉他似乎有几分倾向自己。 回过头想,薄武此去广宗,算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为日后做些铺垫。 而薄武将唯一的骨血留给自己,也是在安自己的心。 李跃深吸一口气,“多谢先生。” 常炜拱手道:“永嘉之乱以来,血流似海,枯骨如山,豺狼当道,野狗横行,寨主医术高明,活人无数,此为大功德,他日河北大乱,还望寨主多多照拂百姓,以苍生为念。” 每个人的行为后面都有自己的动机。 “跃定会尽力!” “告辞。”说完这句话,便与随从一起下山去了。 望着他下山的背影,李跃忽然感觉这世道并非全是财狼野狗,还是有不少心怀苍生之人。 这样的人也是团结的对象。 只可惜现在实力太弱。 石韬的两个使者急匆匆的赶来,不再掩饰恶意,“今日之事,秦公他日必有回报!” 李跃瞥了二人一眼,没心思理会这两条野狗,“哦?那在下就拭目以待了。” “告辞!”两人愤愤而去。 大雪之后接着下了两场小雪,但天气却不再那么寒冷。 周牵前来汇报户曹的进展,“粗略统计,黑云山有户六千八百户,口三万有余,丁壮七千五百余,详细人数,还需两個月方能完成,轩辕山未作统计。” 李跃翻了几块户板。 上面的字歪歪扭扭,说不出的难看,但好歹还能认出来。 名字大多是王阿七、刘十一、杨狗、赵豕之类的。 周牵惭愧道:“事情仓促,很多人没有大名,是以属下该以数字区分之。” 寻常人也根本不在乎姓名,历史上很多人混出头了才改的名字。 “事急从权,此策大妙。”时间紧,任务重,只能多动脑筋。 “编户时,属下发现五十多名工匠,如今有了铁矿,工匠正堪其用!” “还有这等好事?”李跃大喜过望。 流民之中本就龙蛇混杂,什么人都有,农夫、铁匠、木匠、戍卒、衙役等等。 几十个工匠并不算多,相对于三四万的人口,反而有些不够用。 “这些人一开始躲躲藏藏,后来见山上人心安定,方才放下戒心。” “不怪他们。”李跃笑道。 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小算盘,黑云山上若是整日打打杀杀的,谁敢出来? 大部分流民心中的最佳避难之地是江东,而不是一个山贼寨子。 要别人贡献力量,首先山上要能让人安心才是。 未设置法曹之前,山上人人自危。 “这点人不够,凡有一技之长者,皆可成工曹记名匠人,每人每月多补偿二十斤粮食。” 这年头的人总喜欢留一手,三万人只有几十个工匠说不过去。 生产力就是战斗力。 兵器、农具上随便一点工艺上的改进,都会提高生产力。 李跃还指望打造投石机、床弩、铁甲等等。 每个月多得二十斤粮食,诱惑极大,应募者颇多。 单铁匠就有二十多人,其余木匠、石匠、皮匠、骟匠、裁缝、屠宰匠等等多达两百多人,另外还有擅长编草席、草衣、草鞋的人,会放牧之人,会养鱼的等等,五花八门。 李跃也没嫌弃,将人分成铁、木、皮、杂四大类。 只要有一技之长,都给挂个名号,鼓励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每一类中选一技艺相对高超者为主事,趁着冬天,招收学徒,教会一人,每月再多五斤粮食。 山上立即热火朝天起来,石匠们扩建锻炉,木匠和皮匠修建橐龠。 所有工匠当中,铁匠的最忙碌,冶炼还在其次,关键是捶打,需要成百上千次挥动铁锤,没有经验的人,很难成功打造出所需的铁器。 以前锻造的都是些工艺不复杂的铁锤、骨朵、狼牙棒等物,现在想打造甲片、箭簇、刀剑,极考验工匠的水平。 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大大提高了冶炼技术,使产量大大增加,质量也提高不少。 整个汉朝都极度重视技术发展。 官府铁器专营,为技术大发展铺平道路。 但随着东汉的崩溃,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