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明日之景,老朱失神(求推荐,求追读!!!)
张丰借着黄酒的后劲,喊出了“七杀碑”的话。 杀气腾腾,弥漫在整个监牢的上空。 毛骧在监牢外头,仿佛看到天空中风云变幻,血水犹如巨浪滔天,奔涌而来。 天色异象,让毛骧浑身毛骨悚然起来,这比自己面临千军万马更加心惊,急忙跑进监牢下层。 朱元璋和朱标朱棣三人,都站了起来。 朱标手中还拿着小楷毛笔,狼毫笔尖处还沾着一小滴墨水,快要滴落下去。 朱棣张大了嘴巴,犹如能够吞下一颗鹅卵石! 朱元璋脑海中还在响着张丰的话: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这种话要是在外面,有人说出来,那便是死罪一条。 要是别有用心之人,拿到这种东西,立刻就成为反诗了,相当于朱元璋之前提的反诗。 朱元璋似乎想到了多年前的画面,喃喃自语道:“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毛骧也愣愣的看着朱元璋,这是朱元璋当年喊出来的反诗。 这都过去这么多年来,居然又一次想了起来。 张丰喊出的“七杀碑”,让朱标心中不由浮现当年黄卫军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幸好张丰在监牢中,要是在外面,光这一句,朝廷就会让他人头落地。 最先回过神来的还是朱棣,看到眼前场景,也不由咋舌。 “父皇,父皇……大哥……” 朱棣喊了一声,这才把他们喊醒。 朱元璋长长的吐了一口气,擦了下自己额头上的细密的汗珠,叹道:“好一句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啊!” 天给人万物,但大部分人却得不到一物。 朱元璋又反复念了几遍,再想到张丰提到的那个场景,真要到了人无一物的时候,那便还会出现元末四方造反的事了。 这一瞬间,堂堂的洪武大帝,仿佛苍老了十岁不止。 朱标缓过神了,更加有一种惊悚的感觉,笔尖那一滴墨水滴落了下去,正好滴到他抄写的最后一个字“反”字上,当时抄到这里,朱标的笔就停了。 毛骧更是在一旁呆若木鸡,他不知道刚刚发生了什么,但从眼前这個场景上来看,张丰一定说了什么了不得的话,这还是第一次看到朱元璋这个样子。 朱棣看到他们两个缓过神了,这才急忙宽慰道:“父皇,别担心,我大明一定不会让这样的情况出现的,张天师只是打个比方,父皇切莫想太多。” 朱棣在竭力的保持冷静,在这一点上,超过了朱标,朱标遇到这样的情况,反而没有了思路。 时间缓缓过去。 朱元璋渐渐平静了下来,眼神逐渐变的清明了些,脸上看上去也恢复了平静,只是按扶在膝盖上的大手,微不可查的隐隐发颤。 “不,不是比方。”朱元璋摇头,接着说道:“老四你说的不对,不是比方,张天师说的这些,是预言!” 预言? 两兄弟瞪大双眼,看着朱元璋。 毛骧很识趣的退了出去,自己只是一把杀人的刀,不该听的选择不听,不该想的选择不想。 朱元璋看他们两人紧张的样子,不由得哈哈笑了起来。 “看你两兄弟紧张的样子,咱说的预言,非你们所想的预言,也不用担心,咱不会因此就斩了张天师的。” 朱元璋现在是更加坚定,这样的人不能死,自然也不能让他出去,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发挥他的价值。 朱棣刚刚说张丰在“打比方”,本身就是有帮助张丰开脱的意思,这样的人才,百年难得,朱棣也怕张丰被朱元璋给砍了。 “父皇仁慈!”两兄弟同时拱手说道。 朱元璋摆了摆手,恭维的话他听的耳朵都长茧了。 重新坐好,也让他们两个人坐好,有感而发的说道:“张天师给咱大明指出了明路,咱岂是不讲理之人,岂会怪罪于他?” 顿了顿,朱元璋继续说道:“大明继续按着现在的情况发展下去,真的等到百年之后,土地不断兼并,那么张天师今日所讲,必然也就会成为明日之景。” 朱元璋本来就是底层出身,那个年代,他也算是尝遍了世间疾苦。 张丰说的那些场景,让朱元璋想起了他爹,他爹就是一个老老实实的农民。 一辈子,勤勤恳恳,早出晚归,日朝黄土背朝天,腰都压弯了,可是种地种地,种到最后,没有一点地是自己的。 元末那会,农民的地越来越少,交的田赋则越来越多,活着的压力越来越大,想吃一顿饱饭都开始变的奢侈。 许多农民都在苦苦的坚持,地没了,就去乡绅家租地干活,干活干活,越干越难活,最后连住的房子都被兼并了。 想要住的,想要吃的,想要种田,那就只能继续给乡绅干活,没日没夜一年下来,倒欠乡绅三两白银。 苟延残喘的坚持,直到那场摧枯拉朽般的瘟疫袭来,成为压垮众人最后的一根稻草。 从此,“朱重八”走上了拎着脑袋造反的不归路,倘若现在不从根本上做出改变,未来的大明未必会步此后尘! 朱标领会了朱元璋话中的意思,说道:“父皇,既然张天师能说出来,那他必然会有解决的办法,便如同之前提出来的‘取消田赋,永不起科’,解决田赋问题,只要让百姓有地可、有吃,正所谓民以食为天,那我大明依旧是可期的。” “嗯,标儿的话让咱心甚慰。”朱元璋满意的看向自己的儿子,“民以食为天,说的对啊,让老百姓填饱肚子,没有那些苛政杂税,再加上若